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文化教育

紅山文化與古史傳說

劉慧晏
2025年04月27日13:5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我們應重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與散布在古代典籍裡三皇五帝等傳說的打通闡釋。在這方面,考古學家蘇秉琦堪稱典范。關於紅山文化,蘇老把史前考古發現與古史傳說相結合,指出“紅山文化的時空框架,隻有黃帝時期與之相符”。作為蘇老的學生,郭大順進一步闡釋了這一觀點,認為《史記·五帝本紀》所記載的黃帝與炎帝之間的“阪泉之戰”,是仰韶文化與紅山文化南北交匯的反映﹔黃帝與蚩尤之間的“涿鹿之戰”,則與東方大汶口文化和小河沿文化之間的交匯有關。這兩次戰爭的所在地正在桑干河流域——南北文化交匯點上。

雖是耄耋之年,郭大順對於紅山文化研究殫思極慮,不斷深化。此前,參加紅山文化研究院挂牌儀式,閑談時,他即興說及,當年考古命名玉豬龍有些急,如果命名為玉熊龍,可能與有熊氏黃帝文化更吻合些。片言隻語,意蘊深長。而有意味的是,經考古調查發掘,紅山文化遺址也主要集中在遼寧、內蒙古、河北交界的區域。而在《涿鹿縣志》中,關於五帝傳說的記載是那麼的豐富,真是讓人浮想聯翩!

受蘇老的啟發,牛河梁、東山嘴遺址發現后,許多學者嘗試把考古成果與古史傳說中有關人物聯系起來思考。比如有以女神崇拜提出女媧說的、有以發達的宗教祭祀遺址提出顓頊說的……

2023年12月,“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工程成果發布會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鄭重向社會宣布:“距今5800年前,以西遼河流域的牛河梁遺址為代表,中華文明進入古國時代。”信息發布后,立即引發全世界各方關注。從此以后,長城之外的遼寧,絕不再是古代文化的“蠻荒之地”,而一躍成為向中華文化大樹提供滋養的主根脈、直根系。興奮之余,我們卻不無遺憾地發現,由於古代沒有考古証據,許多古史傳說隻能關聯附加到黃河、長江流域等。現在,我們已經有了確鑿的考古証據,若要使紅山文化這個主根脈充實鮮活起來,必不可少地需要我們的專家做更多的扎實工作,把日益豐富的考古成果與積累悠久的五帝傳說等,自覺地打通闡釋。

這項工作做好了,無論是對於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還是對於激活相關區域的文旅資源,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27日 10版)

(責編:尹柏寒、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