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政法機關聚焦十項重點任務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

今年的遼寧“新春第一會”再次聚焦優化營商環境,作出一系列部署。持續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遼寧政法機關從哪裡切入,如何發力?在4月24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省委政法委就日前出台的《2025年全省政法機關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十項重點任務》有關情況進行深入解讀,省法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省司法廳對熱點問題予以回應。
平等是法治的內在價值,優化營商環境,就要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十項重點任務第一項就提出要健全政法機關信訪平台與“12345熱線”信息共享、督辦反饋機制,通過政法機關信訪平台及時轉辦各類經營主體投訴反映問題,目的是進一步暢通訴求表達、利益保障通道。同時,深入開展涉企業、涉信訪、涉超期案件專項監督行動,採取線索辦理、案件評查、糾錯整改等方式,確保每一項訴求有人辦、依法辦、認真辦。
“查扣凍”等強制性措施適用、依法打擊虛假訴訟、信用修復等工作,關系著企業的生產經營及企業家的合法權益。為依法保護經營主體人身和財產權益,省委政法委提出要嚴格按照法定條件適用強制性措施,通過執法司法突出問題專項檢查,嚴查超權限、超范圍、超數額、超時限“查扣凍”問題。省法院將制定失信被執行人信用修復具體規定,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置接收失信被執行人信用修復申請材料窗口,對符合法定屏蔽條件的,在3個工作日內採取措施,為經營主體提供更高效司法服務。持續開展打擊虛假訴訟專項監督,推進信息共享、協同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發現虛假訴訟線索,營造誠信訴訟環境,保障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不被干擾。
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法治化營商環境,離不開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針對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等問題,公安機關歸口接收管理異地公安機關辦案協作請求,省委政法委組織對指定管轄案件進行重點評查,對負面典型案例予以通報,對違規違法行為嚴肅追責問責,以促進跨區域執法公平公正。開展超期案件專項治理,法院持續清理長期未結案件,通過檢察監督、公安內部檢查等方式強化刑事“挂案”的清理。著力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加強法院與不動產、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的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推動解決查人找物難題,開展執行案件“終本不規范問題”專項整治。加強涉企行政執法監督,編制涉企行政執法檢查計劃並向社會公布,降低行政檢查的頻次,堅決遏制亂檢查。政法單位在辦理案件中,加強對行政訴訟中涉及的“多頭執法”“重復執法”“同案不同罰”等行政違法行為的監督。
“暖心”服務給力,市場才更有活力。聚焦優化公共法律服務,省、市、縣委政法委將分別組織各級政法單位法律專家,深入園區、重點企業,上門提供法律宣講服務,推進企業誠信守法經營。公安機關建立“助企警務聯絡官”“項目警官”制度,暢通警企溝通渠道,依托市、縣(區)兩級經濟犯罪案件接報案中心,設立涉企經濟犯罪案件接報案專門窗口。檢察院對於首次受理的刑事申訴、申請國家賠償、立案監督等控告申訴案件,落實領導包案辦理,確保件件有回復。法院暢通現場立案、網上立案、跨區域立案渠道,對符合法定受理條件且材料齊全的案件,當場立案﹔對申請材料不齊全的,一次性告知補正內容。司法行政機關暢通行政復議申請渠道,設立涉企受案窗口,對符合法定受理條件的,平均審查期限由法定5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
“十項重點任務是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硬措施’,也是全省政法機關2025年必須完成的‘硬任務’。”省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省政法機關將聚焦十項重點任務,持續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水平,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在遼寧安心經營、專心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