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要聞

大連農用無人機植保服務覆蓋率近50%

於雅坤
2025年03月28日08:20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這塊地比較規整,讓無人機飛起來,繞著地塊在4個角添加航點就行。需要開展噴洒作業時,隻要將物資裝進50升的容器中,就可以從遙控器裡調出地塊情況,一鍵遙控作業。”3月25日,在大連瓦房店市三台滿族鄉,水稻種植戶宋瑤打開遙控器上的FPV視角開始測繪。

隨著無人機起飛,宋瑤盯著遙控器屏幕進行操控,臨近地塊轉角時,宋瑤按下減速鍵,懸停無人機,調整攝像頭向下,在地塊邊界點新建一個航點,依次添加多個邊界點后,一鍵連接就圈出了自家地塊,還自動生成了航線。

春分時節,遼南大地農事漸起,在大連市的田野間,科技春耕熱潮開始涌動。像宋瑤一樣,許多今年新購置無人機的農戶正在進行地塊測繪,為接下來的植保作業作准備。這些“空中新農具”憑借操作更簡單、功能更全面、價格更優惠的優勢,從農業服務公司、規模化農業經營主體逐漸進入普通農戶家,推動著大連市“智慧農業”加速前進。

宋瑤的無人機是半個月前購買的,經過3天的理論和試飛培訓,她拿到了操作手合格証。回家操作幾番后,她更加自信。“復雜的地塊也不怕,看到地裡的障礙物沒?它能及時發現,還能自己繞過去。”宋瑤指著另一處地塊裡的樹說。

說話間,無人機起飛。隻見無人機在接近那棵樹時拐了個彎兒,繞過去之后,又回到最初設置好的航線上繼續飛行。

“現在的無人機‘眼神兒’越來越好,拇指粗的電線也能輕鬆識別出來,操作起來更簡單。”見記者看得出神,無人機培訓教練員趙治國介紹起這款無人機的“聰明”之處——它搭載的雷達和視覺系統協同,如同“超級感知大腦”,能讓無人機“眼觀六路”,在接近障礙物時生成三維環境模型,並在AI算法的驅動下實現絲滑繞障,讓飛行作業更加智能、安全。而且,在后續的同地塊作業中,無人機可以根據這些信息更高效地規劃飛行路徑,減少重復的避障操作,提升作業效率。

宋瑤夫婦包地多年,之前一直雇人操作無人機作業,今年決定買一台,除了操作技術更簡單以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從今年開始,我省對農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進行購置補貼。

“補貼力度相當大,像熱銷的這款,門店春耕優惠價是41999元,補貼達到14400元。”大疆農用無人機大連區經銷處負責人遲會玲說。

今年,大連區經銷處首批訂購量是200台,自春耕備耕以來,已銷售160台,相較於2023年全年銷售90台,幾乎翻了一倍。銷售高峰將持續到5月份,遲會玲對今年銷量突破200台充滿信心。

大連山地多、海域廣,果業、漁業方面的運輸需求大,無人機的本事越來越大,也刺激了農戶的購買欲。“新機型不僅能播種、施肥、撒藥,還能變身為吊運能手,最大承重量達170斤,設置好裝卸地點,就能實現自動飛行,極大地降低了搬運成本,讓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智慧化水平更高。”遲會玲說。

庄河市蘭店鄉石山村村民隋學義去年購買了一台植保無人機,切實體會到了其帶來的便利和效益。以施藥為例,之前雇5個人完成百畝地需要四五天,而同樣的地,一台無人機隻需一個小時,作業成本降低50%以上,並且藥物使用量減少30%,真正實現了質效雙升。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寫入其中,支持人工智能、數據、低空等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目前,大連市農用無人機的保有量已增至500余台,植保服務覆蓋率近50%。

據介紹,大連市農業農村局將大力推動無人機技術在農業生產、監測、農產品運輸、農業服務以及農文旅消費等場景的深度應用,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

(責編:王斯文、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