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養老服務人才成了“香餑餑”

引子
在營口市養老服務中心,25歲的護理班長孫宇欣已經成為中心的“寶貝疙瘩”。“這孩子年輕有干勁,給養員們的養老生活帶來了更多活力。”說起孫宇欣,營口市養老服務中心護理部副部長李艷“如數家珍”:這孩子人美心甜,給養員喂飯、按摩、換尿袋啥的從無怨言,專業技能也過硬,考取了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營養師、康復理療師以及高級護理員等多項職業技能証書。
像孫宇欣這樣的年輕人,中心主任張麗娜直言:“來了就要,越多越好。”她介紹,中心有養老護理員100人,平均年齡49歲,急需新鮮血液補充進來,給中心帶來更多朝氣與活力。
隨著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養老需求也向著多元化、智能化發展,相應的對養老服務人才、專業技能的需求也水漲船高。那麼,養老產業都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專業技能發展趨勢如何?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採訪。
除了專業技能
人品性格也很重要
遼寧天灝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天虎介紹,一名養老護理員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打飯、喂飯、口腔清理、洗漱、翻身、喂藥、衣物更換、刮胡子、打鼻飼、清理排泄物、床單更換清洗、輔助如廁、助浴、巡房、夜間智能系統值守等近30項事項。
養老服務業已向著多元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對養老服務人才有了更高要求。李天虎說,就拿公司目前對養老服務人員的需求來說,隨著智能化的健康數據監測設備等新設備的上線,就需要養老護理員能夠熟練操作這些設備。同時,養老院每年冬季都帶養員南下養老,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具備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此外,隨著居家養老的老年人逐漸增多,市場對於能夠提供上門採購、做飯、助浴、看病陪護、心理咨詢等服務的助老員需求量逐漸增大。
除了掌握技術,養老行業對於從業人員的品性也有要求。慕金歧,畢業於沈陽職業技術學院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如今已是養老護理員高級技師。工作幾年后,他獲得了“全國技術能手”“遼寧技術能手”稱號。“技能易學,品性難得。”慕金歧坦言,自己從小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對老人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干久了,自己覺得這是一份溫暖的工作。
市場需要什麼人才
學校就培養什麼人才
要培養養老服務的“生力軍”,校企合作是提升養老服務專業化水平的重要途徑。
在沈陽,養老服務專業已經形成由本科、專科和中專三個層次構成的人才培養體系。在沈陽醫學院、遼寧醫藥職業學院等5所高校和沈陽市中醫藥學校等10所中等職業學校,已開設護理、中醫康復技術、康復技術、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老年人服務與管理、營養與保健6個專業,目前在讀學生有1萬余人。
營口現代服務學校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師楊曉溪介紹,自2021年開始,該校進行校企合作,定向培養養老服務技能人才。目前,學生主要學習老年人生活照料、基礎照料、康復護理、老年活動策劃與組織、老年營養學、養老機構文書寫作等,更要學習掌握一些電子智能設備的使用。
雖然養老服務后繼有人,但目前40到60歲的護理員仍是支撐各養老機構的“主力軍”。通過老師傅傳幫帶,學校、養老機構聯合加強技能培訓,推動“主力軍”精研技能、持証上崗,使養老服務再上新台階。
在沈陽,五彩陽光城養老服務中心通過構建覆蓋員工職業全周期的培訓體系,打造了一支專業化、規范化的護理團隊。“從入職培訓到管理層發展,我們建立了三級人才培養機制,這是提升服務品質的核心保障。”護理部主任葉娜介紹,培養內容包括新員工入職培訓,在職員工的技能提升培訓,管理層的領導力培訓,涵蓋了員工職業生涯的各個階段。定期組織開展護理技能大賽,對標省、市標准進行考核,以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知識和技能水平。
想把人才留住
還需優化工作時間和環境
3月21日,在大連鬆朗養老院,27歲的張硯文一遍一遍地安撫著一位有認知障礙的老人,並幫老人重新調整身上的尿袋,清理洒出的尿液。
“干養老服務不容易,要留住人才更不易。”養老院院長王玲娟告訴記者,該院專門為認知障礙老人提供介護服務,40多名養老護理員全部是90后和00后的年輕人。
王玲娟介紹,除了正常工資,員工還有“五險一金”。該院採取靈活工時制度,一天最多工作8小時,每月工作208工時,超出工時給加班費。
同樣是包吃包住,鬆朗養老院專門將員工宿舍安置在距離養老院步行5至10分鐘的地方,而不是養老院內。目的就是讓員工的工作和生活保持一定空間距離,讓養老護理員有自己的生活空間。
大連德泰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公司不僅給護理員打造舒適的工作環境,而且還注重心理舒壓釋放。據介紹,他們每月組織一次專業心理咨詢師線上講座,對護理人員進行心理疏導。為護理人員提供獨立宿舍,宿舍內配備獨立衛生間、空調、網絡等設施,保障飲食質量。此外,為年輕人提供了可預見的職業發展規劃,讓那些學習能力強、業務水平突出的一線護理人員能夠有職業上升的空間。
注入政策“強心針”
提高從業者職業獲得感
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養老服務行列,打造一支有朝氣有活力的技能人才大軍,我省各市紛紛打出組合拳,健全養老服務人才激勵機制,拿出“真金白銀”提高從業人員薪資待遇,不斷增強他們的職業幸福感和歸屬感。
2023年,我省多部門聯合發文,調整完善老年服務與管理等專業畢業生入職養老服務機構補助政策。省民政廳等14個部門提出在職業發展通道上,明確技師以上高技能人才可參與班組管理、帶徒傳技,一線護理員可晉升業務管理崗,打破職業發展“天花板”。
在沈陽,一條條“真金白銀”的條款格外醒目:畢業生入職最高補貼6萬元,相當於普通護理員一年多的工資﹔高級技師每月補貼1000元,“以技提薪”提振信心。沈陽實施千人培訓計劃,對養老從業人員全免費支持﹔舉辦職業技能競賽,“競賽表彰+職業晉級”多重獎勵﹔選樹“優秀院長”“優秀護理員”,全面提升社會認同感和職業榮譽感。
2024年,大連進一步擴大補貼范圍,將符合條件的專業由19個增加到73個,本科、高職、中職依次可獲得5年6萬元、5萬元、4萬元的補助﹔將符合條件的工作內容由一線護理人員調整為從事養老護理服務人員。同時,補貼發放方式由滿5年一次性發放調整為按5年發放。這意味著,除了養老院給的工資,符合條件的年輕人可以每年再獲得1萬元左右的補貼資金。
營口市提議市人大常委會設立“護理員節”提高養老護理人才職業認可度和社會認同感。同時,健全並落實入職獎補、特殊崗位津貼制度,建立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職稱評價和技能等級評價制度,不斷增強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崗位匹配度、職業吸引力和事業榮譽感。(記者 佟利德 見習記者 姜雪 智曼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