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同定制課程 培養“現場工程師”

2月28日記者獲悉,第二批沈陽工學院“沈工-庫卡訂單班”近日正式開課。82名優秀學生開啟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學習之旅。該訂單班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理論與實踐並重、技能與創新同行”為核心,通過定制化課程體系與實戰化教學模式,為行業輸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學校深化產教融合、助力先進智能制造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
回溯過往,沈陽工學院與庫卡機器人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學生協議》,第一批訂單班應運而生,30名學生參與其中。目前這批學生相繼前往庫卡機器人(廣東)有限公司及其生態伙伴公司實習。他們在實習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將課堂所學與實踐緊密結合,不僅提升了自身專業技能,也為后續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成為學校產教融合的成功范例。
走進第二批“沈工-庫卡訂單班”課堂,學生們精神飽滿,專注聽講,積極參與實踐環節。學生們展現出極佳的學習狀態,不僅學習態度積極,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尤為突出。訂單班課程內容緊密對接工業機器人全產業鏈崗位需求,涵蓋KR C5電器維護、KUKA智能KR C5工業總線技術PROFINET、KUKA Sim仿真軟件應用、KUKA AGV技術及應用等前沿核心課程,全面提升學生數字化設計與智能系統集成能力。
本期訂單班課程體系注重培養學生三大核心能力:工業機器人全生命周期技術能力,從設備安裝調試到智能產線運維,貫穿“實操-診斷-優化”全流程﹔跨學科系統思維,通過仿真軟件與AGV技術融合教學,提升學生在復雜場景下的問題解決能力﹔工業4.0適應性,以PROFINET等工業通信協議為切入點,幫助學生構建智能制造系統認知框架。校企雙方共同定制課程體系,引入企業真實項目案例,確保教學內容與行業技術迭代同步,著力培養具備復合能力的“現場工程師”。
學校還結合行業實際需求,為訂單班的學生們提供符合工作應用場景的專業英語培訓。英語培訓內容豐富多元,分為聽力、口語、閱讀、寫作四個部分。聽力部分涵蓋工業機器人日常維修、調試、機器人視覺識別系統等多主題,要求學生總結對話並回答問題﹔口語訓練涉及自我介紹、技術推介等方面﹔閱讀材料包括裝配手冊、事故報告等﹔寫作則包含操作說明、維護記錄等材料撰寫。
第二批“沈工-庫卡訂單班”的開班,標志著學校產教融合邁入新階段。通過校企資源的高效整合,這裡正成長起一批懂理論、精技術、善創新的新時代“智造先鋒”,為工業自動化領域注入蓬勃青春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