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和平區:以高質量項目推動產業升級和城區轉型

在沈陽市和平區,隨著日間溫度逐步回升,各個建設項目施工現場,掀起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工人們戰嚴寒、搶工期,克服不利因素,加班加點,正在珍貴的土地上繪就一張張鏈條清晰的產業圖譜……
建機制,明思路,夯實發展“硬底盤”
沈陽市和平區認真落實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確立了“項目為王”的鮮明導向,出台了《和平區重點項目推進工作實施方案》,重點項目聯席會議機制,四大班子領導幫扶重點項目工作機制等。
同時,成立了重點項目推進領導小組,組建項目謀劃、項目審批、項目推進、項目建設四個專班,確定每個重點項目一名包保區領導,負責對項目的推進,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區政府定期聽取重點項目建設情況匯報,對項目建設情況實行每月一通報。領導干部的高位推動、制度機制的不斷完善給企業發展吃了“定心丸”,為全區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夯實了“硬底盤”。
謀藍圖,抓創新,充實發展“蓄水池”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基石,抓項目就是抓機遇,謀項目就是謀未來。和平區委、區政府堅持高質量項目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今年年初,和平區深入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緊緊咬住“12+1”賽道重點任務,錨定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示范區的發展定位,爭搶拼實、銳意突破,推動經濟社會轉型、高質量發展。全區重點圍繞現代商貿、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現代金融以及大健康“4+1”主導產業開展延鏈、補鏈、強鏈謀劃項目,立足特色、因地制宜,謀劃儲備一大批項目、招引簽約一大批項目、落地開工一大批項目、竣工投產一大批項目,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集聚“源頭活水”。
目前,全區儲備了東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數字融合產業創新中心等項目211個,總投資1152.8億元。其中,投資過10億元以上的項目34個。
抓招商,強產業,堅守發展“生命線”
招商引資是發展的“生命線”,是項目建設的“源頭活水”。
和平區堅持以高質量招商充實項目,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的牛鼻子、項目投資的先手棋,以強鏈延鏈補鏈為導向,明確各產業領域頭部企業和招商方向、重點項目,下氣力招引了一批具有關鍵性、引領性、支撐性的優質產業項目。
圍繞全區主導產業和現有重點企業產業鏈上下游延伸需求,以精准對接為抓手,以節會招商為平台,加強與央企、國企和科研院所對接力度。
2024年,全區開展各類經貿活動115次,接待澳大利亞、塞爾維亞以及香港等8個企業代表團來和平考察洽談,成功舉辦中韓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等活動,新增德國QCS等總部型項目27個,新辦外資企業37家,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70個、落地96個。
拉滿弓,繃緊弦,鑄造發展“主引擎”
行走在和平區大街小巷,一個個重點項目建設熱度不降、力度不鬆、速度不減,全區上下以隻爭朝夕的干勁、爭分奪秒的拼勁沖刺加快項目建設。
今年一季度將有和平區排水防澇、和平公園城生態環境開發、人工智能中心、西塔北市片區城市更新等64個項目開復工,項目數量同比增長28%,總投資同比增長52.1%。
產業項目佔比高。圍繞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現代商貿、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現代金融以及大健康等新開工產業項目42個,佔全區項目比重65.7%。
億元項目創新高。全區一季度擬開工億元以上項目45個,同比增長28.6%。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7個,同比增長70%。
強服務,重保障,優化發展“強磁場”
環境是軟實力,也是硬支撐,一流的營商環境是最大的“強磁場”。
為推進項目建設,強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平區對重點項目開通“綠色通道”,重點項目全鏈條審批手續辦理提速70.8%,勘驗時限由3天壓縮到半天﹔“隻提交一次”或“免於提交”改革完成效率、滿意度均為全市第一。“惠幫企”平台企業注冊量超1萬家,訴求提報量、辦復量均列全市首位。高效統籌推進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年初以來,全區開展企業大走訪,做到服務企業有溫度,支持企業發展有力度,24位區級領導對重點項目進行包保,包保區領導作為“首席服務官”,全面深入重點項目現場,傾聽企業訴求。截至目前,一批涉及部門多、解決難度大、存在時間長的瓶頸問題得到有效破解。
當前,沈陽市和平區將全面吹響項目建設“沖鋒號”,統籌推進“硬投資”和“軟建設”,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謀劃項目,以更加務實舉措推進項目,以更快更好行動落實項目,全力以赴以高質量項目建設助力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建設,打好打贏全面振興新突破決勝之年決勝之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