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人民日報看遼寧

“十四五”以來,遼寧沈陽改造背街小巷825條、老舊小區1723個

沈陽:更新城市 提升品質

本報記者  郝迎燦  辛  陽
2025年02月19日10: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午后,步入遼寧沈陽和平區十緯路,街面整潔,咖啡飄香。小巷及周邊有20多處百年建筑,還聚集了上百家咖啡館,吸引不少年輕人前來打卡拍照。然而,幾年前,這裡還不是這番模樣,路面坑坑窪窪,雨天積水嚴重,晴天塵土飛揚,周邊居民和商戶直搖頭。

  老街區成為新風景,得益於沈陽持續實施背街小巷微更新、改造工程。“通過改造,門前道路和台階得到翻新,人行道和機動車道有了提升。”光和鹽咖啡店店主劉佳迪一邊制作咖啡,一邊忙著招呼顧客。

  變化同樣發生在鐵西區雲峰街104巷,去年新鋪設的瀝青路面上,交通標線清晰醒目。“坑窪沒了,開車行駛在路上特別穩當!”“車輛行人各行其道,文明禮讓的行為多了起來。”周邊居民感受到家門口的變化,紛紛點贊。

  像這樣的背街小巷,“十四五”以來,沈陽一共改造了825條,改造道路總長度約500公裡。“在完善配套設施、提升品質的同時,我們致力於展現街巷的獨特風貌,傳承文化、保留記憶。”沈陽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魯瑤介紹。

  近年來,沈陽市借城市更新之機,聚焦便民、利民、安民,持續做好背街小巷微更新、老舊小區改造、口袋公園建設等工作,推動城市業態、功能、品質不斷提升,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大東區長安社區已建成30多年,曾一度成為“臟亂差”的代名詞。2023年,得益於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實施,這裡舊貌換新顏。“外牆新做保溫,管網重新鋪設,樓梯間加裝扶手,廢棄的鍋爐房改造成了社區活動中心。”居民孫佳寶細數社區的一項項變化。

  硬件升級,服務也要跟上。“為照顧好老年人,我們推出品質養老‘三清單’——需求清單、資源清單、服務清單,提供助餐、助浴、康復訓練等25項無償、低償的專業化服務。”長安社區黨委書記曹雪介紹,以“一老一幼”為重點人群,沈陽大力推進養老育幼等社區服務供給,為居民打造更加舒適、便捷的生活環境。

  沈陽市城市化進程既早又廣、舊住房多,全市6500多個住宅小區中,老舊小區有3500多個。“我們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內容,切實提升老舊小區居住環境、設施條件和服務功能,增強居民獲得感。”沈陽市房產局局長徐強表示,“十四五”以來,全市已有1723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惠及群眾77.6萬戶。

  推動城市更新,不僅要提升外在顏值,更要涵養內在氣質。鐵西區衛工北街44號,矗立著一片佔地面積6萬多平方米的紅磚廠房,這裡是原沈陽紅梅味精廠舊址。隨著企業改制搬遷,這片區域一度宛如廢墟,雜草叢生。如何變廢為寶?發酵車間被改造為藝術中心,原料庫變成了演出現場,工會活動室則化身味覺博物館……2018年,鐵西區按照“留修改擴”原則,引入企業整體運營。

  如今,紅梅文創園不僅成為首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還成為遼寧首個國家級“文藝兩新”集聚區實踐基地。據了解,沈陽市共劃定70萬平方米工業遺產區,分步進行活化利用,打造功能與情景交融的城市文化新地標。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9日 13 版)

(責編:邱宇哲、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