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沈陽市堅持把發展養老事業作為民生大事——
服務送到家門口 老年生活更溫馨(深閱讀)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沈陽考察時指出,城市更新要因地制宜,同社區建設結合起來,一切著眼於便民、利民、安民,特別要更好地關心呵護“一老一小”。
沈陽市是一座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來自沈陽市民政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數佔比約30.6%。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率上升趨勢,沈陽市堅持把發展養老事業作為民生大事,形成了以“居家、社區、機構”為載體的多元化、多層次養老服務架構,全力打造“有愛、有善、有暖、有伴”的養老服務體系。
一戶一案——
適老設施改到戶,暖心服務送上門
走進皇姑區梅江東社區78歲老人肖宗漢的家,隻見臥室安裝有呼叫器,床邊立著起身扶手和四角拐杖,衛生間擺放著助浴扶手椅。“我因關節病變導致行動不便,以前下床走路、上廁所都離不開人。”肖宗漢說,“國家政策好,免費幫我們進行適老化改造,現在我不用老伴攙扶也能在屋裡散散步。”
四腳拐杖、坐便椅、護理床……看似簡單的用具,卻實實在在解決了經濟困難的失能老年人居家養老的現實難題。“結合老年人家庭環境、身體狀況,我們按照‘一戶一案’服務標准,對經濟困難的失能老年人住所免費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打造安全舒適的居家養老環境,截至目前已實施改造1萬余戶。”沈陽市民政局養老保障和促進監管處副處長崔夢介紹。
為穩步提升居家養老服務供給水平,當地還努力增強上門服務能力。下午3點,一家養老服務公司的助浴員王華如約來到渾南區彩霞社區,幫助68歲的重度失能老人王斌沐浴。洗完澡,老人拉著王華的手再三道謝。
“我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80歲以上和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提供每人每月3至45小時免費上門服務,包括室內清潔、起居照料、陪同代辦等。”沈陽市民政局副局長、市老齡辦主任張葛介紹,截至目前,已累計服務突破140萬人次、160萬小時,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實現城市社區全覆蓋。
沈陽還為有服務需求的老年人生成“電子服務卡”,通過手機線上點單和傳統電話點單的形式,實現“足不出戶,服務上門”。
“一站式”對接——
打造“一刻鐘”社區養老服務圈
走進和平區和平新村社區食堂,明廚亮灶,干淨整潔﹔翻開菜單,菜品葷素搭配、物美價廉。“社區60歲以上老人有1400多名,他們吃飯是個難題,訴求比較集中。”和平新村社區黨委書記張明偉說,在上級部門支持下,社區招募居民志願者自主運營社區食堂。
今年90歲的居民孫素蘭一個人居住,平日三餐幾乎都在這裡解決,“一份一葷兩素套餐隻要12元,經濟實惠,而且飯菜軟爛適口、少油少鹽,適合我們老人的口味。”
近年來,沈陽深入實施多元化、多層次品質養老社區培育制度,推進服務設施、服務主體、服務項目進社區,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累計培育品質養老社區995個,“一刻鐘”社區養老服務圈初步形成。
“2019年以來,全市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從10個增至203個,社區養老服務站從400個增至942個,老年助餐點發展到224個,2024年我們還培育了200個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張葛說。
沈河區五裡河街道多福樂居養老服務中心,原本是一家專門面向失能老人的民營養老機構。“在民政部門指導下,我們把一樓改造成長者食堂,二樓改造成舞蹈、康復等功能區域,並對外提供助餐、助浴等生活服務,滿足周邊老年人家門口的綜合養老服務需求。”多福樂居養老服務中心主任楊爽介紹。
此外,沈陽還推行“養老管家”服務制度,全市社區均指定專人擔任“養老管家”,作為社區聯系和服務老年人的專門力量,匯聚養老機構、社工機構、助餐助浴機構等資源,成立“養老服務聯盟”,推動各類服務力量、服務資源在社區實現“一站式”對接。
“雙隨機、一公開”監管——
引導養老機構專業化、標准化發展
“今天血壓挺穩定,要好好休息,繼續保持好狀態。”在大東區社會福利院,院長伊魁清帶著醫護人員給老人們檢查身體,“我們內部設有醫療站,每天早晚各查房一次,並免費為老人提供健康監測、疾病診療等服務,破解傳統養老院難以滿足老人醫療需求的痛點。”
沈陽全市現有養老機構277家、床位約4萬張。近年來,沈陽採取針對性措施提升養老機構專業照護能力、安全防范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引導全市養老機構專業化、標准化發展。
“針對公辦養老機構存在的設施設備老舊、服務功能單一等問題,我們陸續對33家中心敬老院實施改造提升,其中,改造了7所以失能照護為主的養老機構,全面提升公辦養老機構的兜底保障能力。”崔夢說。
為促進服務標准進一步提升,沈陽對全市養老機構實施星級培育行動,對照國家標准,以評促改指導各機構在硬件設施、照護水平、服務標准、安全規范等方面對標達標,目前,獲評星級的養老機構佔比已達70%。
此外,沈陽還出台了《沈陽市養老服務機構綜合監管辦法》,創新監管制度,建立了“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辦法,全面加強對養老服務機構的日常監管。同時,在全省率先搭建智慧安防平台,為全市養老服務機構安裝風險隱患智能監測設備,通過“線上技防、線下人防”,全面筑牢養老服務機構安全底線。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7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