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我們一家人,春節都在崗!
“爸!今年情況實在特殊,我跟一鳴值班,小華所裡有工作,都趕到一起去了,沒法陪您二老過年了……”
這通電話,是凌源市公安局內保大隊大隊長宋憲打給岳父的。公安民警節假日期間勤務多,加班加點是常態,但今年趕上兒子參加工作,就連“大外孫子”也不能陪在姥姥姥爺身邊過年,這多少還是讓他感到愧疚,難以向老人開口。
傳承:三代從警,詮釋忠誠
其實宋憲的擔心是多余的,老人雖然愛孫心切,但也完全理解支持。
“我們年輕的時候也忙!子一輩父一輩的,我們全家人都一直守護著凌源,過了好幾十個年了。”
說這話的老人,正是宋憲的岳父武家勝。1972年,武家勝參加工作,成為了凌源市公安局的一名民警,同年,和同在警隊工作的妻子劉秀芳結識,組建了“雙警家庭”。二人攜手並肩,在公安隊伍裡奉獻了自己的一生芳華。在父母的影響下,女兒武華也在參加工作時選擇穿上警裝,成為了凌源市公安局城關派出所的戶籍民警。
“后來沒想到,跟她母親我倆的人生軌跡竟然這麼相似,我女兒也嫁給了一名警察,還給我生了個大外孫子又當了警察。”武老爺子打趣道。
宋憲和武華的兒子宋一鳴警校畢業后,同樣回到了家鄉凌源,成為了一名交警,目前工作在事故中隊,平日穿梭在城市和鄉村的道路間,急群眾之所需,守護路暢民安。
家風:甘於奉獻,情系群眾
說起自己的父母,宋一鳴言語中滿是心疼。他說,自己小的時候,父親在三十家子公安檢查站工作,一有勤務就駐扎在那,很長時間都不能回家。有一次,媽媽在家心臟不舒服,症狀愈發嚴重,渾身出虛汗,但就是不讓自己告訴爸爸。后來他實在害怕,給爸爸打了電話,爸爸叫了救護車拉媽媽去醫院,媽媽雖然同意住院,但態度堅決地提出條件,就是不允許爸爸因為她的事情脫崗。
“那次事情我真的嚇到了,我那時候年紀小,特別不理解爸爸媽媽的做法,但姥姥姥爺卻跟我說爸爸媽媽做得對。”宋一鳴說:“現在我能理解了,這身警服穿在身上,守護群眾就是第一要緊事,小家的事情,就得排在第二位。”
父母的言傳身教,讓宋一鳴比警校的同學們更早深知“警察”一詞的奧義,勇敢地付出、家人的理解、戰友間互助,想當一名好警察,這3個要素缺一不可。
“我兒子隨他爸,在學校裡訓練吃苦從來不抱怨,他好幾次跟我說過特別想好好學學怎麼當好人民警察,上學的時候不僅入了黨,還拿回了不少榮譽。”提起自己的兒子,武華很驕傲,但說起自己的丈夫,她又滿是感慨:“老宋自己受傷從來不讓我和兒子知道,他當農村派出所所長的時候,手臂被嫌疑人劃傷了一條3厘米的口子,硬是找借口說加班,好得差不多了才肯回家。這樣怎麼行呢?我能理解他的,他回家養傷起碼我還能照顧好他。”
這一家三口間,心裡都彼此深深牽挂,但每到關鍵時刻,又都習慣把困難和傷痛隱藏起來,一邊擔心著家人,一邊又怕自己牽動家人,他們比照其他家庭的親情外又多出了一份戰友情,愛意既深沉又堅固。
守護:新春堅守,隻為平安
春節前夕,宋憲一家忙得不可開交。
負責內保工作的宋憲,在節前組織大隊民輔警對凌源市全部企業場所進行摸底式檢查,及時發現單位內部存在的安全隱患並督促整改。
“都臘月二十六了,還以為好久才過年呢,不把所有企業場所走個遍,心裡總不落地。”每天奔波在檢查路上,宋憲經常忙到忘記時間。
武華除了提前做好春節期間綜合服務室便民服務工作安排外,還要參與派出所轄區巡邏的勤務,每天固定時間在轄區裡轉一轉,接受群眾求助,為大家解決問題。
“今年春節期間初四、初六兩天上午8:30至11:30,全市城區綜合服務室正常辦理業務,方便過年回家的市民群眾,有事兒您提前打個電話,我們就在單位裡等您。”武華在巡邏時都會向轄區群眾做好宣傳,告知大家公安便民服務春節不打烊。
新警宋一鳴今年春節要跟師父一起值班。在節前的工作中,他忙著熟悉業務,學習如何勘測現場、登記數據,也在心裡默默記下師父和群眾溝通的方法,他知道,群眾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第一道門檻,隻有基礎打得牢,以后獨當一面才能得心應手。
“沒想到工作第一年,我們一家三口都趕上了新春值守,初一下了班,我一定馬上趕回家陪姥姥姥爺。”除了對長輩的孝心,今年的宋一鳴還有個小心思:“我得好好干,我這麼年輕,工作上不能讓我爸比下去!”
宋憲一家忠誠奉獻,砥礪前行,這是凌源公安人熱忱工作的真實寫照,也是全體朝陽公安人認真履職的工作縮影。這樣的堅守與信念、傳承與擔當,寫就了朝陽大地上春節的平安祥和,也守護著這方熱土上的人民幸福安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