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本網原創

遼沈觀瀾︱沈陽:建設宜業城市 托舉幸福生活

孝媛
2025年01月21日07:56 |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小字號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9027.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

1月20日,沈陽2024年經濟“年報”新鮮出爐,多項經濟指標再上新台階,增速高於全國、全省水平,令人振奮。

穩中有進、向上向好的發展態勢背后,還有另一組數據更讓人內心溫暖。2024年,沈陽市城鎮新增就業14.76萬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超過17萬名高校畢業生來沈留沈,同比增長6.26%,其中博士1523人,同比增長26.6%﹔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371筆,共計12.81億元﹔新增技能人才7.1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8萬人。

就業是民生之本。沈陽,正以滿滿的誠意、十足的活力、多元的機遇,推動就業優先戰略落地落實,穩穩地托舉起沈陽人宜業樂業的幸福生活。

打造舒心就業“強磁場”

前不久,在沈陽市渾南區人社局舉辦的“舒心就業在身邊,社區援助暖心間”專項活動上,70余家區內企業提供了1200多個“家門口”的工作崗位,供求職者選擇。

“我今年52了,還能有適合我的崗位嗎?”住在附近社區的居民汪琦聽說這裡有招聘會,前來碰碰運氣。

讓他沒想到的是,工作人員幫他完成信息登記后,僅用十幾分鐘就為他選到了一家企業的后勤工作。“新的工作地點離我家就3站地”,汪琦臉上露出了驚喜的笑容,“說實話,來之前沒抱啥希望,真沒想到社區就業大集這麼厲害!”

近幾年,沈陽市持續開展舒心就業社區大集專項活動,通過“沈陽業市”舒心就業服務平台24小時不間斷精准推送崗位信息,並為居民提供就業政策宣講、職業指導、技能培訓等精細化服務,切實打通服務社區居民就業的“最后一公裡”。“讓需者有其業”,如今,“舒心就業”模式已經走出沈陽,作為遼寧省就業公共服務工程在全省推廣。

求職者在就業社區大集上瀏覽招聘信息。受訪者供圖

求職者在就業社區大集上瀏覽招聘信息。受訪者供圖

2024年12月20日,沈陽市首家創業工作站落戶和平區馬路灣街道太平裡社區,依托商圈資源和地區特色,為創業者和居民搭建了幸福學堂、微劇文藝、大眾體育、生活服務四個主題創業場景。

為了讓企業在初創期走得更穩、發展更快,馬路灣創業工作站配備了由創業導師、創業特派員等13位專家組成的智庫團隊,為創業者提供創業項目規劃、運營指導、財稅管理、法律咨詢等服務。

構建完善的創業服務體系有助於帶動就業。沈陽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計劃在2025年上半年建設推出20個左右示范創業工作站,鼓勵各地區依托街區、基地、高校、園區等資源,推動沈陽建設高質量的就業集聚區。

匯聚齊心興業“新動能”

“東北是個好地方,遼寧是個聚寶盆,沈陽是棵梧桐樹,這樣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2022年,廣東人余淼杰來到沈陽,擔任遼寧大學校長。現在他不僅喜歡上了這座北方城市,更欣喜地發現,天下英才都在源源不斷地向沈陽匯聚。

博士生們抵達沈陽。沈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博士生們抵達沈陽。沈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2024年5月,第二屆“博士沈陽行”活動吸引了6860名博士從全國192個城市奔赴而來。最終720名博士簽約沈陽,這個數字比2023年翻了近兩倍。

12月25日,窗外北風呼嘯,潘思同卻感到了沈陽濃濃的暖意。在皇姑區舉行的第五批博士住房選房儀式上,剛來到沈陽入職五天的潘思同拿到了新房的鑰匙。“太幸福!太開心了”,看著舒適、溫馨的家,潘思同連連嘆道。

自皇姑區開展“引博工程”以來,已有超過百名博士入職。為了發揮人才的專業優勢,皇姑區結合區內產業規劃布局,讓博士們深度參與區域經濟發展、產業布局、重點項目研究策劃。推動沈陽智能計算中心新基建項目落地,盤活樂天停緩建項目,調研銀發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博士們紛紛為新家鄉沈陽出力獻策。

這幾年,沈陽市人社部門落實人才購房、租房等一系列暖心舉措,讓“新市民”、青年人安居樂業。

劉鑫最近入職鐵西區一家醫院,成為了一名護士,租住在單位附近的泊寓人才公寓。因為春節需要值班,這是她第一次在外地過年,“本來心情有些失落,那天看見人才公寓貼的春節活動通知,覺得心裡一下就熱乎了。雖然我平時挺宅的,但過年不就是要熱熱鬧鬧的嘛。”

異地過年也很暖。隨著春節臨近,人才公寓的管家不時在微信群裡發送公寓年夜飯的准備進度,留沈過年的租戶們也踴躍響應著。看著群裡有要買肉餡的,有要做自己家鄉菜的,劉鑫笑著說:“我打算展示一下我包餃子的手速,驚艷一下南方的小伙伴們。”

天南海北的美食共聚一桌,增進著鄰居們的親切感,也讓年輕人的心與這座城市更親近。

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免除“后顧之憂”是關鍵。沈陽市深入實施“興沈英才計劃”,每年列支人才資金15億元,全方位支持人才引育。給予ABC類人才70萬元到500萬元不等的科研經費,50萬元到100萬元不等的獎勵資助,以及相應的購房補貼。新畢業到沈陽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博士,可獲得16萬元的綜合補貼。

沈陽市還開通了“一站式”人才服務綜合窗口,為各類人才辦理落戶、租房補貼、創業補貼、職稱評定、社會保險等多種業務,實現隻進一扇門、一個窗口、一次辦結所有人社事項。

構筑安心樂業“大舞台”

提起沈陽,“老工業基地”是繞不開的標簽,到沈陽就業,人們最先想到的也是老國企,擔心年輕人缺乏施展才能的舞台和謀求發展的空間。

近年來,沈陽謀篇布局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持續發展壯大。2024年,沈陽市10大重點產業集群規模突破萬億元,集成電路、新能源等多個集群實現兩位數增長。

產業的發展和升級為就業創造了機會。近日發布的《2024年沈陽市產業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目錄》(以下簡稱《目錄》)顯示,沈陽市汽車及零部件等10大重點產業集群共急需緊缺崗位348個,其中專業技術人員佔比超過七成。這些崗位大多涉及核心技術、關鍵領域和新興產業。《目錄》不僅為緊缺人才精准“畫像”,也為各類人才提供了就業的“機會清單”。

“真沒想到我以高技能人才破格身份評上了‘正高級’。”前幾天,在沈陽市技能人才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會現場,得知自己成為了全省千萬技能工人中最年輕的“教授級高工”,沈陽造幣有限公司的鉗工張文良紅了眼眶,幸福感和自豪感涌上心頭。

打破技術工人的“職業天花板”,沈陽市已連續四年組織技能人才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共有200余名技能人才獲得專業職稱,讓技能人才看到了職業發展的更多可能性,更有干頭、有勁頭、有奔頭。

沈鼓集團技術工人在探討業務。受訪單位供圖

沈鼓集團技術工人在探討業務。受訪單位供圖

1月14日,沈陽市公布了2025年10項民生實事,第一項就是開展就業創業幫扶援助行動,將舉辦各類專場招聘會200場、技能培訓200場、直播帶崗活動1000場,開展街區創業中心建設、零工驛站服務、就業權益維護等幫扶活動。全年提供15萬個就業崗位,幫扶1.5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創業。

兜牢民生底線,方能守護萬家燈火,確保一方安瀾。近年來,沈陽市傾力打造“沈水之陽、我心向往”品牌。這向往中,有引才聚才的“黃金策”,有創新創業的“生態圈”,有點對點精准幫扶就業的溫暖力量,更有城市硬實力、軟實力齊頭並進的昂揚向上。宜業、樂業、興業,沈陽全力把“民生清單”變為“幸福賬單”,讓越來越多的人奔赴沈陽、扎根沈陽、圓夢沈陽。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