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合力建設一批大學附屬(教學)醫院

1月8日上午,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朝陽市中醫院正式揭牌。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裡,省內已有5所大學相繼與朝陽市3家醫院展開合作,一批附屬(教學)醫院正在建設之中。
聽民聲,為民生,辦實事。一段時間以來,朝陽市委、市政府聚焦百姓看病就醫“急難愁盼”,把推動省內醫科大學與朝陽市屬醫院開展合作作為一項重大民心工程來抓,多措並舉,努力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
朝陽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新篇章,也由此開啟。這次探索實踐蹚出來一條路子:院校在醫教融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戰略合作中,樹立起新典范。
朝陽之為
把民生項目建成民心工程
這份答卷含金量十足,一組變化的數字背后,是群眾健康獲得感和幸福感的再加碼——
截至目前,朝陽全市醫療衛生機構3660個,二級醫院47家,三級醫院7家,其中三級甲等醫院3家﹔縣域醫共體建設全面鋪開,分級診療體系逐步形成﹔市中心醫院、第二醫院在2022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躋身全國前50%行列﹔朝陽在國家衛生健康委2023年度醫改工作進展情況和成效評價中,居全省第三位。
好成績就像一面鏡子,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有業內人士在接受採訪時直言,朝陽現有的醫療服務能力距人民群眾日益增長、不同層次的醫療需求仍有差距:這裡缺少有影響力的高水平大醫院,疑難危重症患者遠赴北京、沈陽就診的比例依然較高﹔高水平醫療衛生人才匱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部分醫療機構就診過程還不夠“人性化”,患者等待時間、就診效率等還有較大上升空間……
問題即課題,何以破題,讓百姓健康更有“醫靠”?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朝陽市委、市政府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全力推進健康朝陽建設。
“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一流高校、醫院、科研院所加強合作”,寫入《朝陽市“十四五”衛生與健康發展規劃》。
特別是2023年以來,朝陽把推動省內重點醫科大學與市屬醫院合作作為一項重大民心工程、民生實事來抓,全方位對接引進省內優質醫學資源,有效提高市屬醫院醫療服務、學科建設、醫院管理、人才培養、科研產出等能力水平,“借力”解決群眾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加快補齊民生領域短板。
歷史隻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畏難者。認准的事,背著石頭上山也要干,朝陽砥礪前行。
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朝陽市委主要負責同志率隊赴大連醫科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考察交流,殷切希望校地拓寬合作領域,實現更高水平的合作共贏。
朝陽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多次到市中心醫院、第二醫院、中醫院深入調研,現場辦公解決問題,積極推進大學與朝陽醫院合作事宜。
從公開報道的字裡行間可以看出,朝陽市委、市政府時刻把民生之事挂在心間:2024年2月27日,大連市對口幫扶朝陽市工作座談會召開,朝陽市懇請大連市幫助推動大連醫科大學與朝陽市第二醫院開展合作。
思路清、方向明,各方從細處入手,向實處發力,推進大學與本地醫院的深度合作。
朝陽市衛健委黨組將校地合作作為當前乃至一個時期內衛生健康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工作專班成立起來,建立周調度月報告工作機制,定期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第一手信息。
有一件事,讓朝陽市衛健委黨組書記徐萬江至今難以忘懷:朝陽市中醫院由於基礎條件相對薄弱,距離成為遼寧中醫藥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有一定差距。為此,朝陽市委領導、市人大領導和分管市領導先后帶隊到遼寧中醫藥大學進行調研、溝通爭取支持。遼寧中醫藥大學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帶隊赴朝陽市中醫院調研,幫助制訂提升計劃。經積極補短板、強弱項,提升計劃全部完成﹔同時,衛健委指導中醫院制定2024—2028年五年發展規劃,這些都為院校“聯姻”奠定了基礎。
深化院校合作,是一件雙贏的好事,一些大學清醒地認識到,高校在利用自身優勢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必將加快推進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2022年5月31日,朝陽市中心醫院向中國醫科大學正式提交了成為中國醫科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的申請。2023年4月18日,中國醫科大學組織專家組赴朝陽市中心醫院實地考察。
……
2024年3月6日,朝陽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國士剛、院長李連賀一行5人到大連理工大學醫學部進行走訪交流,雙方在醫工結合、醫學科研等領域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2024年3月初,遼寧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呂曉東一行到朝陽市調研,就中醫院精細化管理、重點學科建設等方面給出18條指導意見。
朝陽之進
3家醫院與5所大學“聯姻”
隻有攜手合作才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一年半的時間裡,朝陽市屬3家醫院與5所大學“聯姻”跑出加速度。
2023年8月11日,中國醫科大學與朝陽市中心醫院舉行非直屬附屬醫院簽約揭牌儀式,這標志著朝陽市中心醫院作為非直屬單位正式進入中國醫科大學體系。
2024年5月8日,大連理工大學醫學部—朝陽市中心醫院戰略合作協議簽約,雙方同意合作共建醫教協同、醫工交叉的高水平研究中心和醫學人才培養基地。12月25日,大連理工大學醫學部—朝陽市中心醫院醫工交叉創新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和項目對接會議舉行,自此院校科研合作的新征程正式開啟。
2024年5月17日,朝陽市第二醫院與大連醫科大學簽約,並正式成為后者的教學醫院﹔12月15日,錦州醫科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在朝陽市第二醫院舉行揭牌儀式,並簽署校地合作協議。
2025年1月8日上午,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朝陽中醫院揭牌。
一份份協議接連簽署,一個個揭牌儀式相繼舉行,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
“每一次院校合作能夠落地都來之不易。”接受採訪時,徐萬江很是感慨,而就5所高校與3家醫院的“聯姻”,他用“務實、前瞻、創新”3個詞來概括其鮮明的共性。
——這是務實合作,院校將積極培養醫療、公共衛生領域人才、優秀創新團隊,促進醫院醫教研一體化協調發展,打通校、院間的人才流動渠道,激發人才干事創業的活力,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醫療服務需求。
——這是前瞻合作,雙方將在臨床醫學、醫學技術、生物科學等領域加強合作,努力破解更多影響人民生命健康的“卡脖子”難題,將先進的醫療成果第一時間惠及朝陽人民。
——這是創新合作,院校聚焦醫療、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積極探索新業態、新模式、新應用,圍繞朝陽所需,推動健康產業體系完善、能級提升。
找准各自的契合點,朝陽市屬3家醫院與5所高校攜手並進。
大連理工大學醫學部部長曲鵬介紹,大工與朝陽市中心醫院的合作側重於科研:利用大工的科研優勢和中心醫院臨床優勢,雙方互聘專家,積極探索研究生聯合培養等相關工作,共同將朝陽市中心醫院打造為醫工交叉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緊密圍繞國家重大科技需求,共同承擔國家、省部級重大科研任務,開展重大疾病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研究,研究成果就地轉化,提升朝陽市診治水平……
朝陽市中心醫院與中國醫科大學的合作重點在於教學方面,朝陽市中心醫院將與中國醫科大學的本科教學工作和研究生培養工作作為醫院主要工作之一﹔學校則根據需要聘任醫院符合條件的醫務人員作為教學師資,給予教學指導和支持,並為醫院的醫務人員提供進修學習的機會﹔通過人才培養深化交流,吸引更多高素質的醫學人才留在朝陽。
朝陽市第二醫院與大學的合作重點在於人才隊伍建設、學科建設、科研立項、成果申報、資源共享等方面。建立專科聯盟,在提升兒科、婦產科等優勢學科能力的基礎上,不斷促進多學科協同發展。
遼寧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楊鶇祥表示,朝陽市中醫院與遼寧中醫藥大學開啟了緊密合作模式,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與學科建設能力。例如,在重點專科建設方面,朝陽市中醫院依托遼寧中醫的優質資源,重點發展腫瘤科、腦病科、康復科、肺病科、脾胃科5個病房科室和內分泌科、眩暈治療中心2個門診科室。未來每周,將選派3名至5名不同領域的專家到朝陽坐診,同時將優質的院內制劑在朝陽共享。
朝陽之志
聚力打造校地合作新典范
朝陽市中醫院康復科主任劉明曉講了這樣一件事:有一位50多歲的中風患者,患病后右側肢體活動受限,生活不能自理。我們的康復團隊運用帶針康復技術,為患者進行了幾個療程的治療,從最初隻能輕微活動手指,到現在患者可以慢慢抬起手臂,還能在輔助下行走。
這項先進的帶針康復技術,正是遼寧中醫藥大學專家團隊到中醫院調研時帶到朝陽的。
院校深度合作,最終的受益者正是朝陽這座城市的人民群眾。
傳統的甲狀腺外科手術會在頸部留下切口瘢痕,給患者帶來心理負擔。朝陽市中心醫院甲狀腺外科主任張子陽介紹,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指導下,中心醫院率先開展了經鎖骨下入路腔鏡甲狀腺手術,同時通過業務和技能培訓,獨立開展了經口腔下腔鏡甲狀腺手術。
附屬(教學)醫院的揭牌僅是一個過程,其背后,實打實推進的合作正在逐漸改變著朝陽當地的診療“大環境”。
對於這種變化,朝陽市中心醫院科教科科長劉曉莉有著切身的感受,她說,中心醫院自成為中國醫科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以來,接收本科實習生的數量由一個班增加至兩個班。與大連理工大學開展合作后,雙方專家在相關專業領域有了相互交流的平台,醞釀醫工交叉項目30余個,醫務人員的科研熱情被明顯激發出來。
對標錦州醫科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要求,朝陽市第二醫院自我求變,從去年初開始,陸續完成了標准化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智慧教室項目建設,建立了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和教學督導體系。對標錦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就診流程得到優化:全自動發藥機、智能採血島、一站式服務中心等相繼開通。
朝陽市第二醫院黨委書記張海林說:“此次二院被確定為錦州醫科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和大連醫科大學教學醫院,是對醫院醫療技術、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的認可肯定。”
今年,朝陽市第二醫院將承擔起130余名本科生的臨床教學任務。同時,大學的品牌效應也進一步提升了醫院的影響力,醫院分別與大學簽訂了藥物臨床試驗項目合作協議和科技成果轉化協議,這將有力促進醫院的內涵建設。
有觀察人士指出,大學與地方醫院“聯姻”,在較短的時間內合力集中建設一批附屬(教學)醫院,近年來在省內是比較少見的,“朝陽經驗”對於優質醫療資源相對薄弱的地區來說,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院校深化合作既是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具體實踐,也是有效實現醫、教“雙通”和技術、管理、文化“三方融合”的創新舉措。
在朝陽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國士剛看來,依托省內醫科大學的品牌、技術、人才、科研、教學等方面的優質資源,各家醫院可以根據自身不同的條件、不同的優勢和短板,選擇開展不同類型的合作。先行先試的醫院也可以把好的經驗做法向其他醫院交流,以促進整個地區的醫療衛生事業共同進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