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干字當頭全力奪取決戰決勝

核心提示
攻堅之年,連戰連勝﹔決勝之年,乘勢決戰。
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決勝之年戰鼓初鳴,沈水之陽處處迸發出敢闖敢干、銳意進取的朝氣,涌動著奮勇爭先、唯旗是奪的戰意。
看勢頭——攻堅畫面歷歷在目。城市能級奮躍而上、發展態勢向上向好、“大國重器”頻頻上新、重大項目聚企成鏈、重點產業集群成勢、營商環境日臻優化、八方英才紛紛會聚、區域發展爭先競進……五城區挺進全國“雙百強”,沈陽金融商貿開發區晉升國家級,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進位升級,獲評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杆城市、蟬聯最具幸福感城市,沈陽加壓奮進、攻堅克難,全面振興邁出新步伐。
展未來——決戰決勝鏗鏘有力。以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推進產業發展與轉型、城市發展與轉型、社會發展與轉型為主要任務,以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實現十個方面新突破為總牽引,以實施“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及“12+1”賽道為主要路徑,沈陽堅定信心、全力沖鋒。
勢正盛,興可待。沈陽聚力打好打贏三年行動決勝之年決勝之戰,當好遼寧打造新時代“六地”排頭兵。
強鏈主 聚集群
蓄勢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隆冬冷冽,萬物靜藏。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漢京半導體產業基地項目建設現場卻“熱度不減”。
“冬季能正常施工,靠的就是將建筑外牆圍擋起來的藍色保溫膜。”在3號廠房內,遼寧漢京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行政副總經理趙陽邊查看設備安裝進度邊介紹,土建工程進度比原計劃提前了50多天,投產時間預計能提前兩個月,今年8月安裝調試設備,10月就能投產達效。
遼寧漢京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半導體用陶瓷制品研發、生產及銷售為一體的企業,是國內首家碳化硅耗材生產商。公司自主研發的半導體設備用碳化硅制品在技術上實現了國產化突破,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
冬蓄力,春迸發。
項目建設“滿弓緊弦”,施工掀起“冬季攻勢”。在沈陽,不隻有漢京半導體產業基地項目,億緯鋰能儲能與動力電池項目一期工程——圓柱電池項目封頂,進入圍護結構、裝飾裝修階段,建成后將填補沈陽新能源動力電池產業的空白﹔作為第十五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重點比賽場館,沈陽王家灣冰上運動中心5836根樁基施工全部完成……沈陽各重點項目建設無冬閑,奏響了一首項目建設的“迎春曲”。
開工!去年四季度,華晨寶馬地熱能、沈鼓核主泵、米其林產能轉換、沈陽方城印象東華裡文產項目、金風科技新民風電產業制造基地等項目相繼開工建設。
上新!通用技術(沈陽)機床裝備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揭牌,沈鼓研制的國內首台八級整體齒輪式壓縮機組下線,新鬆機器人批量進駐海外新能源市場。
項目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也是打好打贏三年行動決勝之年決勝之戰的“主戰場”。今年,沈陽將深入實施“四個一批”專項行動,全年謀劃項目總投資5.5萬億元以上,推動沈陽桃仙國際機場二跑道等項目盡早開工、“十五冬”場館等項目加速建設、漢京半導體等項目竣工投產。全年開復工重點項目3000個以上,新落地項目1100個以上。
抓好在建項目,亦能提升發展能級。圍繞建設東北亞開放合作新高地、國際化現代綜合樞紐、國家先進制造中心、國際性科技創新中心、國際化現代服務業中心和區域性文化創意中心,打造“一高地、一樞紐、四中心”,加快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不斷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和發展能級。
搶賽道 育新機
千帆競逐新質生產力
“科研繁花”綻放,“新質碩果”滿枝。
新年伊始,東軟醫療再次交出一份驚艷的“成績單”:全球總裝機量突破5萬台。在AI技術的加持下,東軟醫療的產品性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和釋放。
2024年12月3日,第101台新鬆港口移動機器人暨全球首台空集裝箱堆碼機器人在新加坡港交付,新鬆公司結合信息化技術,深度融入全球港口業務,成功開發出全球首台空集裝箱堆碼機器人。
“它的成功研制和下線,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將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貢獻重要力量。”2024年11月15日,沈鼓集團總裝車間裡,沈鼓研制的國內首台八級整體齒輪式壓縮機組順利下線。
“為沈陽打造‘北方氫都’和‘儲能之都’聚勢賦能。”12月16日,2024沈陽新能源大會召開,搭建東北地區具有影響力的新能源領域合作交流與經貿洽談重要平台,17個新能源領域投資合作項目簽約。
通過研制微型半導體溫控器件,幫助半導體芯片快速“退燒”降溫,解決電子產品電池發熱過量、運行速度越來越慢的難題。遼寧冷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微型半導體溫控器件填補了我國高端溫控芯片的空白,破解了關鍵性問題。
遼寧材料實驗室二期主體工程封頂,郭可信材料表征中心開放共享,格萊特國際研究中心揭牌運行……2024年的渾南科技城驚艷亮相,布局新質生產力項目達到70%以上。
向高而攀、向新而行、向綠而進,沈陽積蓄發展新動能。
如何培育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
沈陽思路明晰:向“新”求變,以“質”謀遠。
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提質,沈陽強化數字賦能,大力推進企業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智改數轉”,推廣工業互聯網的規模化應用,建設數字車間、智能工廠﹔強化綠色轉型,推動傳統制造業向高端躍升、向智能升級、向綠色邁進。
既要推動傳統產業“穩得住”,又要確保新興產業“立得住”。目前,沈陽10個重點產業集群規模達到1萬億元,“千億級”產業集群達到5個,航空、工業母機、機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被工信部評選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沈陽還加快推進航空航天、機器人及智能制造、半導體裝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了10個重點產業集群的行動計劃,構筑“頭部企業配套園區+專業園區”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著力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新高地。
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沈陽超前布局未來產業,瞄准人形機器人、先進儲能儲熱、基因與細胞治療、人工智能等12個重點領域,通過“現有優勢產業未來化”和“前沿顛覆技術產業化”,打造具有沈陽特色的“4+8”未來產業梯度培育發展體系,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優環境 激活力
厚植高質量發展沃土
時下,周末到沈陽旅游正成為新時尚。去年沈陽接待游客首次突破2億人次,進入中國城市文旅競爭力十強,沈陽成為兼具煙火氣、人情味、時尚風、國際范兒的網紅旅游城市。今冬,沈陽推出六大板塊300余項系列活動,以豐富多彩的特色場景、形式多樣的文體旅活動、暖心貼心的周到服務,打造“聽勸”“寵且兒”服務品牌,讓國內外游客來沈陽體驗“不太冷、不太遠、不太貴、不太難”的特色冬季旅游。
文旅市場的火熱離不開良好營商環境的加持。今年,沈陽將實施營商環境質量提升行動,擦亮“找茬”“聽勸”品牌,深化“隻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新建24個“高效辦成一件事”場景,推動12345熱線訴求辦理提質增效,持續建設國家營商環境標杆城市。
“用腳投票”的不僅有游客,還有四面八方奔赴而來的人才。
陽光明媚、家具齊全、三室兩廳,畢業於廈門大學的博士潘思同是沈陽市皇姑區引進入職的博士人才,正布置剛分到的博士人才住房,准備在新居度過首個安家沈陽的春節。潘思同說,“前一周剛報到,第二周就分到了新房,為我們提供這樣好的生活環境,讓我們沒有后顧之憂,安心在沈陽發展。”
早在2022年9月起,皇姑區在沈陽市率先開展“引博工程”,面向海內外成功引進大批博士人才。截至目前,已有157名博士成功簽約,101名博士順利入職,“雙一流”等重點高校博士佔比92%,營造出“孔雀向北飛”的生動局面。
辦好人才的“關鍵小事”,解決人才的“心頭大事”,才能讓人才安心、安身、安業。今年,沈陽將繼續舉辦東北亞人才交流大會、“博士沈陽行”等招才引智活動,精准引進高層次、高精尖人才,計劃吸引高端創新團隊35個,引育高層次人才600人。深化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為廣大青年搭建更好的舞台、提供更多施展才華的機會。
城市品質也為營商環境優化提供“硬支撐”。今年,沈陽將加快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100個舊住宅區將換新顏,100條背街小巷變身“網紅打卡地”,提升蒲河景觀路,構筑“水城相融、人水相依”的生態格局。開通運營地鐵1號線東延線,更新15條街路、貫通5條以上斷頭路,新擴容2萬個停車泊位,讓交通更暢通。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服務品質、生態品質、文化品質,打造現代化生態化國際化大都市。
干字當頭,銳意進取。決戰決勝,沈陽必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