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 努力拼搏

我國經濟擁有著強大的韌性、充沛的活力、廣闊的空間,為從事實體經濟的人們提供了寶貴的時代機遇。辛勤耕耘、努力奮斗,一定會持續贏得可觀的回報和收獲
歲月流轉,時序更替,回想2024年的採訪經歷,幾位在實體經濟一線挺膺擔當的奮斗者著實令人難忘。
一位是鞍鋼集團的一線技工李鵬。他1997年技校畢業后進入鞍鋼,在生產一線一干就是20多年。這些年,鋼鐵企業紛紛開展數字化改造,生產線的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用工也相應減少,李鵬卻一直是團隊中的業務骨干,操控、維修樣樣在行。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一直以來的勤奮好學:“少些應酬、少玩手機,省出的時間,自考計算機專科、自考法學本科,技多不壓身嘛。”對職業前途,他認識清醒:“進了工廠、有了崗位不等於就高枕無憂了。技術在不斷進步,一線工人也要與時俱進、加強學習,這是理所應當的。”
一位是深中通道的工程師張平。2019年,筆者探訪雲南金安金沙江大橋時曾採訪過他。當時,張平正帶領中交二航局的團隊在雲南的高山峽谷中晝夜奮戰,建索塔、鋪貓道、架主纜、鋪路面,最終成功建成全球山區峽谷最大跨徑的懸索橋。2020年底項目結束后,他馬不停蹄從雲貴高原轉戰浙江,2022年1月又來到南海之濱,投身深中通道建設。2024年6月,深中通道順利通車,張平的履歷上又增添了一座世界級橋梁。筆者為張平點贊,他卻很謙虛:“四海為家,堅守奉獻,是我們建筑人的責任所在、本分所在。”
還有一位,是身處新興產業——低空經濟領域的企業家石紅。他是零重力飛機工業(合肥)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這家公司成立僅3年多,專注於研制新能源載人航空器。參觀同行企業,拜訪合作伙伴,參加珠海航展、國外展會,石紅常在朋友圈分享公司成長的點滴,從中不難看出他的忙碌。在石紅看來,低空交通賽道足夠寬,但成果不會“唾手可得”,“隻有持續付出,踏踏實實地研發生產,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才有機會在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堅持充電學習的李鵬、工作熱忱認真的張平、自信而又投入的石紅,身處不同行業、不同崗位,但卻有個共同點,那就是深信“努力才有回報”。
今天的中國,機遇與挑戰並存。無論是把握機遇、乘勢而上,還是應對挑戰、攻堅克難,都需要各行各業的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為了夢想而腳踏實地、努力拼搏。隻有付出了、奮斗了,才能收獲成功的果實、實現個人價值的提升。
付出、奮斗,是因為我們深知努力才有回報,也堅信努力終將有回報。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40多年持續快速發展,中國經濟已經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持續增強,為每個個體創造了更大發展空間、更多成長機會。
就拿張平所在的交通基建領域來說,放眼全世界,沒有地方像今天的中國這樣,擁有如此豐富的地形地貌、繁多的建設任務,為建設者提供了揮洒汗水、施展才華的巨大舞台。還有李鵬所在的鋼鐵行業,近幾年,鋼材需求結構雖有調整,但體量依然龐大,瞄准需求、優化結構,鋼鐵企業和產業工人仍然大有可為。再看石紅身處的低空經濟領域,蒸蒸日上、潛力無限,蛋糕會越做越大。
我國經濟擁有著強大的韌性、充沛的活力、廣闊的空間,為從事實體經濟的人們提供了寶貴的時代機遇。辛勤耕耘、努力奮斗,一定會持續贏得可觀的回報和收獲。我們靠實干創造了輝煌過去,也必將能夠靠實干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08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