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遼寧頻道專題策劃

沈陽市科技條件平台推動科創資源從“聚合”到“聚變”

谷麗紅
2024年12月26日11:05 | 來源:沈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沈陽市科技條件平台 推動科創資源從“聚合”到“聚變”

賦能科創企業發展,助推培育新質生產力。2024年,沈陽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以沈陽市科技條件平台的建設、管理、運營為抓手,打造集資源共享、檢驗檢測、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技術咨詢、供需對接等多項功能於一體的科技基礎性服務平台,全面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提升區域原始創新能力,推動產業結構戰略性轉型,為沈陽建設科技強市提供了有力支撐。

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做優科技資源的共享平台

沈陽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圍繞沈陽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升鏈需求,高質量規劃科創資源存量,高標准提升科創資源增量。沈陽市科技條件平台發揮政府主導平台建設優勢,現已集聚大型儀器3340台(套)、科技成果2540項、技術需求1567項,整合服務機構2252家,設置服務內容3475項。

條件平台圍繞沈陽市10個重點產業集群和21條重點產業鏈發展需要,創新平台體系,為核心技術、共性技術攻關提供支撐。

同時,匯聚各區域優勢創新資源,形成聯動創新格局,推動科創資源要素跨區域流動配置。平台累計為400余家外埠企業解決技術難題878個,科技成果惠及更多企業,有力推動了區域間創新協同和技術轉移。

加強產學研用協同,搭建科技成果的轉化平台

瞄准科創前沿,加大政策宣傳引導。沈陽市科技條件平台策劃推出“校企行”系列活動,深入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沈陽農業大學、沈陽理工大學、沈陽工程學院等高校舉辦專題政策培訓活動,總計培訓各大高校科研人員超過300名。

條件平台還聯合沈北新區科技局、渾南區科技局,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區縣行”活動,發布最新科技成果44項,有效帶動企業自主創新和產學研用融合。同時,協同市高企協會、知識產權集聚區等各類協會、機構,走進中科城市、國際軟件園等雙創載體,深入各類科技企業開展撮合對接,舉辦“非金屬新材料產業”“清潔新能源產業”等多場技術供需對接會和沈陽市科技中介服務聯盟與沈陽高新區“百園百校萬企”對接活動,有效促進各類創新資源的融通對接。

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建設科技企業的服務平台

沈陽市科技條件平台服務渠道不斷創新。截至2024年,沈陽市科技中介服務聯盟成員數量達到22家,累計發布最新科技成果852項,開展科技項目評估1073次,助推102項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促成技術合同140項,實現技術合同總額6億元。同時,深化科技創新服務,積極培育創新主體。2024年,沈陽市科技條件平台實地調研高校院所和企業583家,對接科技服務295項,助力成功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50家、雛鷹企業36家、瞪羚企業17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家、專精特新“小巨人”2家、省級綠色工廠2家、大學科技園1個、市級企業孵化器1個。

此外,自2018年創新券政策實施以來,已有5093家企業申領創新券10.15億元,兌付金額累計達到3561萬元,惠及企業585家,引導推動企業研發投入累計約1.57億元。

持續推進系列活動,提升平台的共享共用能力

2025年,沈陽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將繼續整合沈陽創新平台科技資源,不斷提升共享共用服務能力。

持續匯聚科技資源。依托國家、省、市三級1000余個創新平台科技資源,圍繞沈陽市重點產業集群和產業鏈發展需要,持續面向高校院所、科技企業等征集更多的科技成果及共享儀器,為企業創新提供基礎條件支撐。持續推進科技服務系列活動。以科技資源為基礎,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中介服務為手段,開展政策宣講、技術交流、項目對接及專業培訓等形式多樣的科技服務活動。持續開展高校院所企業調研。深入了解高校企業院所的科研方向和特點、科技人才隊伍和科研設施設備等資源情況,不斷探索和創新特色服務、深層次服務、高質量服務的路徑和方法。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