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皇姑區“引博工程”助力區域發展
搖號,選房,入住!12月25日,在招商·公園1872售樓中心,沈陽市皇姑區舉行了第五批博士住房選房儀式。“上周五報到,今天就選房,特別開心!”拿到新房鑰匙,走進舒適的新家,畢業於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的博士潘思同喜上眉梢。
隨著這批博士正式入職安家,兩年多時間,皇姑區招引博士人才數量已經達到了101人,為區域人才蓄水池注入“博博”生機。
“令人心動的offer”,百名博士入職
自2022年9月起,皇姑區在沈陽市率先開展“引博工程”,面向海內外招引博士人才,給出了相當優厚的政策:解決事業編制,建立“引育留用”全鏈條人才發展機制﹔連續三年每月發3000元生活補貼,報銷本碩博全額學費(上限15萬元)﹔提供面積不低於100平方米的精裝住房,可免費居住10年,期滿后還可享受40%購房補貼﹔為人才家屬就業、子女入托入學等提供幫助等等。
即使放在高層次人才求職市場上,也算得上是“令人心動的offer”。此舉很快引起了關注,也釋放出皇姑區乃至沈陽市招才引智的誠意。截至目前,已吸引千余名博士投遞簡歷,157名博士成功簽約,101名博士正式入職。(下轉3版) (上接1版,皇姑區“引博工程”助力區域發展)
他們來自於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48所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涵蓋產業經濟學、城市規劃、先進制造領域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金融學等81個專業,“雙一流”等重點高校博士佔比達92%。
用好“人才變量”,轉化“發展增量”
博士來了做什麼?專業特長是否能與區域實務精准“對口”?這也是各方關注的核心問題。
皇姑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充分發揮博士人才專業優勢,結合區內產業規劃布局,將博士人才安排在經濟、民生、科技、財政、金融、城建城管等重點領域,涉及25個職能部門,深度參與區域經濟發展、產業布局、重點項目研究策劃,力求人盡其才。經過兩年的實踐,這些博士人才在各自崗位上展現才能,為推動區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項目建設領域,博士們憑借專業優勢,擔任首席項目服務官,加速推進項目建設。例如,自動化專業博士王振宇與評審專家深入交流,成功推進沈陽智能計算中心新基建項目落地﹔在盤活樂天停緩建項目中,博士佟科斌牽頭起草項目測繪、財務盡調等相關報告,加速推進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簽訂。
博士們還牽頭做課題、“開方子”,不斷貢獻振興發展“金點子”,依托皇姑區創新發展研究中心實時更新成果,為區域發展提供重要決策參考。基層治理新路徑,銀發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城中村改造,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校園食品安全……圍繞一系列現實課題,博士們深入調查研究、撰寫理論文章、推動方案落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梳理優化工作機制、破解改革難題,有的獲評省制度性創新成果,入選省改革動態典型案例和全國城市營商環境創新案例,有的獲省政府督查激勵通報表揚。
為了進一步激發博士人才創新引領作用,皇姑區實行“博士+產業”“博士+項目”用才模式,從自身優勢資源入手,讓“自家博士”進入“自家企業”,組成23個博士團對區內304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13家高校院所的技術需求、科技成果、創新人才情況進行全面摸排和技術對接,以企業出題、博士破題、匯智解題,提升科創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企業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期,博士團的加入將會幫助我們加快攻克技術難題!”從事打印機軟硬件開發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沈陽北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給足發展空間,真誠“拴心留人”
激發和調動博士人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讓有真才實學的人擁有更廣闊的發揮舞台,皇姑區組建博士人才工作專班,統籌做好培養、管理、考核、選拔等工作,突出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機制。
通過對工作期滿一年的博士人才進行綜合考評,選拔素質能力強、作風紀律優的干部,截至目前已有46名博士人才“脫穎而出”,晉升為正科級領導職務。
與此同時,以服務進一步“拴心留人”。皇姑區在全省首創“人才服務一件事”綜合窗口,為區內人才提供購房補貼、生活補貼、檔案查詢、個人及家屬落戶等35項高頻服務事項、611項政務和生活服務事項的“一站式”辦理服務,累計辦理業務1931筆,解決博士人才后顧之憂。通過辦好“關鍵小事”,解決人才“心頭大事”,打造具有皇姑特色的人才服務體系,真正讓各類人才安心、安身、安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