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人社局護航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為持續優化全市勞動保障服務,不斷規范企業用工行為,及時防范化解勞動關系領域風險隱患,推進“黨建+法治+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友好型就業創業新生態,近日,沈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市直13個部門印發《關於開展我市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專項行動的通知》,聚焦實施“四大行動”,制定“十二條”具體舉措,著力打造更加包容、穩定、可持續的新就業環境。
新就業形態權益保障指引服務行動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健全問題訴求收集辦理模式,為新就業群體解決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黨在新就業群體中的影響力、凝聚力、號召力。推動勞動合同和書面協議簽訂。推廣使用勞動合同標准化文本,推進出租車、網約車等領域的服務質量考核。加強企業規范用工政策指導。倡導合理工作安排與報酬機制,舉辦企業培訓,普及勞動法規,確保勞動者權益得到有效保障。開展“集中要約”行動。探索建立多元協商機制,鼓勵工會組織與平台企業對話,訂立集體合同或協議,構建順暢的利益協調渠道。推進工會驛站建設。打造智能化工會驛站,創新24小時智能服務,滿足戶外勞動者需求。
新就業形態用工招聘培訓服務行動
促進就業創業服務。大力支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就業創業,將其納入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范圍,利用省級就業一體化平台實現供需精准對接,提供個性化服務,計劃全年開展不少於12場平台企業專場招聘會,提供1.2萬人次用工對接服務。加強技能培訓服務。完善培訓體系,加大技能培訓力度,落實培訓補貼政策,鼓勵校企合作培養培訓技能人員,開展快遞、倉儲物流、互聯網營銷等領域職業技能競賽。此外,圍繞產業發展需求,開展就業技能培訓,組織等級認定評價機構開展職業評價工作,鼓勵新業態從業者參加職業技能等級評價,提升職業技能和職業認同感,進一步增強其就業競爭力。
新就業形態用工“法治體檢”服務行動
暢通勞動爭議糾紛化解渠道。制發《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勞動人事爭議類型化案件匯編》,明確新業態勞動爭議案件勞動關系認定標准,開展示范庭審進行普法宣傳,及時化解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勞動糾紛,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加強勞動關系風險防范。各行業主管部門履行監管責任,商會、協會加強協調指導監督。交通、市場監管等部門摸清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底數,建立台賬,並選取聯系點搜集訴求,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聯合個私協會開展關愛活動,形成關心關愛氛圍。協同推進“一函兩書”工作。全面推行工會群眾監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和勞動保障監察協同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
新就業形態領域優化政策供給服務行動
做好社會保險政策落實。深入開展“精准擴面”專項行動,落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養老保險異地繳費和職業傷害試點政策,鼓勵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並積極探索商業保險作為補充。積極落實財稅方面優惠政策。針對新就業形態納稅人繳費人需求,完善納稅服務措施。企業招用自主就業退役士兵、脫貧人口等重點群體,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可享受3年內定額稅費減免優惠,其中自主就業退役士兵每人每年9000元,重點群體人員每人每年7800元,旨在著力促進新就業形態發展,保障勞動者權益,優化稅收環境。
“近年來,各種新就業形態不斷涌出,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與此同時,相關勞動者的全力保障問題也日益凸顯。”沈陽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勞動關系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以此《通知》為主線,聯合市直相關部門多向發力、相互配合,共同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形成上下貫通、左右聯動、內外協同、齊抓共治的工作新格局,為持續做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提供有力政策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