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遼地寧續根脈,“三陽開泰”譜新篇——遼寧沈陽、遼陽、朝陽結合自身特色做好文化傳承
遼寧,簡稱“遼”,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而得名。遼寧有諸多身份標識,這裡地處經濟發展黃金緯度帶,是抗日戰爭起始地、解放戰爭轉折地、新中國國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雷鋒精神發祥地……
2024年前10個月,遼寧省博物館共接待觀眾252萬人次,較2023年同期增長67.6%。國內外游客不遠千裡萬裡來到遼寧,起大早、排長隊,隻為一睹館藏文物真容。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遼寧令人贊嘆的,不光有紅色“六地”,還有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其中,沈陽、遼陽、朝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座城市,它們像三顆璀璨的明珠,在我國的歷史文化寶庫裡熠熠生輝。
沈陽:整治融合,宜居宜業相得益彰
每天清晨,家住帥府社區的李萍阿姨和她的老姐妹們,都會准時集合在原點廣場上翩翩起舞。廣場上,李萍阿姨的街坊鄰居們打太極拳、打羽毛球、踢毽子、晨跑、拉小提琴……共同享受著運動帶來的愉悅,這樣的場景像一部歡快的交響樂,彰顯著沈陽城的魅力與活力。
在原點廣場南邊300米遠的地方,一座紅牆黃瓦、氣勢恢宏古代宮殿建筑群巍然屹立。這裡是中國僅存的兩家皇家宮殿建筑群之一、世界級文化遺產——沈陽故宮。以沈陽故宮為中心,向外拓展至沈河區東、西、南、北順城4條街(路)的范圍,被稱為沈陽方城。
“沈陽城中有座城,它的名字叫方城。象天法地、天圓地方,周而復始、生生不息。方城裡藏著沈陽的前世今生。”在沈陽市城市宣傳片中,這段文字和畫面令人神往。
“沈陽方城是沈陽建城之始、城市文明之源。”沈陽市文旅局副局長王愛玲說:“沈陽方城,作為沈陽2300年城建史的瑰寶,是明清古城的歷史延續,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逐漸發展成為了沈陽面積最大、建設最早、文化資源最為密集的歷史文化街區,見証了沈陽的悠久歷史。”
高空俯瞰,方城內名勝古跡與綠茵草坪相映成趣,時尚街區人來人往,市民們怡然自得。夜幕降臨,方城內更是燈光璀璨,流光溢彩。
“我被沈陽方城深深打動了。我充分地感受到了沈陽方城這幾年綜合改造的效果,非常顯著。”今年9月30日,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單霽翔在沈陽參加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動時說,“在沈陽方城裡,文化遺產與人們生活的社區相融。我們的文化遺產沒有被束之高閣,方城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與沈陽當代社會發展充分融合。”
“沈陽擁有故宮、清福陵、清昭陵三處世界文化遺產和1500多處歷史文化遺跡。它們不僅見証了沈陽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傳承,更是我們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王愛玲介紹:“近年來,沈陽市積極推進歷史文化資源的活化利用工作。通過加強規劃設計、提升基礎設施、增強文化底蘊、升級街區景觀等有效措施,我們成功將沈陽方城打造成為了一個集歷史文化、現代商業和市民生活於一體的綜合性街區,深受市民和游客的青睞。”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數據顯示,2024年國慶假期,沈陽上榜全國增速最快的十大目的地,累計接待國內游客1220.94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4.42%。實現國內旅游消費109.59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3.07%。沈陽故宮博物院、張學良舊居陳列館等為沈陽最受游客青睞的景區。
遼陽:重建修繕,千年古城再煥生機
初冬時節,太子河畔的冮官屯小村庄寒風瀟瀟,炊煙裊裊,靜謐而蕭索。時光回溯到1000年前,這裡的景象是:窯火彌漫、火光沖天,窯匠們揮汗如雨地勞作,南來北往的客商絡繹不絕。碼頭上,數以千計的商船就此停靠,各式各樣的瓷器、陶器裝箱上船,從太子河駛向大海。
這裡就是被譽為遼金時代東北“景德鎮”、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冮官窯舊址。
窯業興盛,意味著該地區經濟繁榮、物阜民豐。從冮官屯沿太子河向西南約30公裡,即到達遼陽繁華市區。資料顯示,從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17世紀,遼陽長期作為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而載入史冊,被譽為“東北之雄藩,國家之重鎮”,建置史長達2300年。
“遼陽擁有漢魏壁畫墓群、遼代白塔、后金東京城遺址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遼陽鼓樂、古典戲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140項。”遼陽市文旅局副局長郭麗介紹:“這些年,我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歷史文化資源疊加得越充分,城市越厚重。歷史文化資源保留的越多,這座城市也就越富有魅力。”
2022年,基於平胡樓的保護性建設,以明代遼陽古城為遼東長城防御體系指揮中心為切入點,經過專家反復研究論証改進,遼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項目最終得到國家發改委的批准並予以實施,遼陽由此成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遼寧段)建設的重要一員。
關鍵一招激活“一池春水”。從2022年9月到2024年6月,在遼陽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動下,遼陽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項目順利完成。這一項目包括平胡樓保護性建設、青年湖水系貫通工程、古城記憶文化景觀標識工程、護城河西段水毀改造工程、西順城路拓寬工程。
如今,平胡樓及周邊環境已經成為古城文化新地標和城市客廳,讓人們在休閑、娛樂的同時,能夠直觀、迅速地了解城市厚重的歷史文化。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平胡樓廣場的裸眼3D大型投影秀在古城牆震撼上演,歌舞、戲曲、魔術、合唱、曲藝、民樂等文藝節目精彩紛呈。
青年湖公園全面改善水質,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水域資源,已打造為集休閑、娛樂、文化展示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園區,與復建后的平胡樓相得益彰、相映生輝。
近年來,遼陽還先后實施燕州城山城、冮官屯窯址、東京城遺址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修繕工程,對明城牆遺址、李兆麟故居、滿鐵附屬地圖書館等省市級文保單位進行修繕利用,完成白塔、東京陵、台子溝、唐戶屯等4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和站前、青年大街等歷史風貌區的保護修繕利用和環境整治工程。
一座遼陽城,半部東北史。千年古城遼陽,正重新煥發著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朝陽:保護開發,古老文明重放光芒
今年9月,“龍城之金”:遼寧三燕文物選粹展覽在美國紐約開幕。百余件來自遼寧朝陽的歷史文物遠渡重洋、亮相美國,讓海外觀眾大為驚嘆。遼寧朝陽不光有三燕文化,化石文化、紅山文化、紅色文化同樣名揚天下、享譽世界。
今年8月3日,牛河梁遺址博物館經過近半年的修繕,重新向游客開放,朝陽城市歷史名片更加靚麗。
“5000多年前,這裡氣候適宜、資源豐富,紅山先民於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漁獵耕牧、祈福求安,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牛河梁遺址博物館的視頻短片,讓前來參觀的觀眾們駐足凝視。
據介紹,牛河梁遺址博物館綜合館以“歷史長河·璞玉”為設計理念,展覽面積超過3500平方米,基本展陳由文明曙光、紅山古國、人文始祖、祈福聖壇、古國王陵、玉禮開端、魅力紅山等部分組成。巍峨壯觀的古祭壇、巧奪天工的積石塚、栩栩如生的女神像,每一處遺跡都散發著古老而神秘的氣息,承載著五千年悠長的歷史,講述著中華文明的發展史。
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指出,牛河梁遺址發現的壇、廟、塚群,代表了中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從這裡看到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2021年,牛河梁遺址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2023年底,國家文物局發布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確証牛河梁遺址為距今5800至5200年前后的古國時代第一階段典型代表,進一步明確了牛河梁遺址的歷史價值。
2017年至2020年,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朝陽市考古機構完成了大凌河上游、老哈河、青龍河流域紅山文化考古調查,新發現紅山文化遺址400余處,獲取了一批非常重要的建筑遺存材料。朝陽市開展實施了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展覽提升工程、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和相關配套工程的建設,進一步提升了遺址保護利用水平。
今年7月16日,朝陽市委書記單義主持召開紅山文化遺址申遺工作推進會,對積極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做好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利用、加強學術研究闡釋和展館規劃建設、發揮文化遺產育人功能作出詳細部署。
今年10月,在紅山文化精品文物展上,主辦方開展了模擬考古發掘、“紅山彩陶”器物拼插、“玉豬龍”“勾雲形玉佩”粘貼體驗等課程,數以千計的中小學生沉浸其中、樂此不疲,他們在互動體驗和手工活動收獲歷史知識、探尋歷史奧秘。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讓中華文明瑰寶永續留存、澤惠后人。”牛河梁遺址博物館電子屏上的這段文字格外醒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