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區縣鄉村

瓦房店持續發力清潔能源新賽道

侯國政 於雅坤
2024年10月20日08:59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深秋時節,記者走進大連瓦房店市三台鄉、仙浴灣鎮、駝山鄉等地,藍天白雲下,綠樹掩映間,一座座白色大風車赫然矗立,在源源不斷產出綠色能源的同時,為山村原野平添一份生機與靈動。

瓦房店有著“中國軸承之都”美譽,如今,清潔能源成為這裡的新名片。今年1月至7月,瓦房店清潔能源產業實現產值103.2億元,同比增長6.29%,已成為全市第一大產業。

近年來,瓦房店市立足資源優勢,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於“雙碳”戰略決策部署,持續發力清潔能源新賽道,一體化推進“風、光、核、氫、儲”,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預計到今年底,瓦房店市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可達近83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530億千瓦時,領跑全省各縣(市)區。力爭到“十四五”期末,打造成千萬千瓦級裝機容量縣級城市。2024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榜單中,瓦房店市列第58位,居東北首位。

乘“風”起舞

在瓦房店市仙浴灣30萬千瓦陸上風電項目XYW62號施工現場,一座約70層樓高的“大風車”拔地而起。

地面上,5名工人拆裝起重800噸的主吊車和起重100噸的輔吊車,准備轉場。之前的兩天,吊車將總高度110米的塔筒分4次垂直搭起,又將長達90米的3個葉片、48噸重的輪轂和相當於60輛私家車重的機艙在塔筒頂端順利“合體”,完成吊裝作業。

“仙浴灣項目要裝60個5兆瓦的‘大風車’,這是第36個。”國家電投集團東北電力有限公司大連項目經理劉長亮告訴記者,現在每天有500余人鏖戰仙浴灣和謝屯兩個陸上風電項目建設現場,總共將安裝5兆瓦風機100台。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每年可提供14.18億千瓦時綠色電能,可以滿足約58萬個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需求。

長期奮戰風電一線的劉長亮,對瓦房店風資源贊不絕口:年利用小時數近4000小時,覆蓋范圍廣,可供選址空間大。

劉長亮先后參與瓦房店3個陸上風電場項目建設,除了仙浴灣和謝屯項目外,還有2020年已實現全容量並網發電的駝山風電場。

單機容量從當初的1500千瓦到5兆瓦,葉片直徑從110米到185米,塔筒高度從85米到110米……劉長亮將駝山風電場與仙浴灣、謝屯兩個風電場進行對比,短短四五年光景,風電產業突飛猛進,技術迭代速度驚人,風機功率實現跨越式增長,“身形”也越來越大,是名副其實的“巨無霸”。

2009年以來,瓦房店市站在產業風口,先后共建設10個陸上風電場,已建風電裝機容量57.23萬千瓦,佔大連市的75%。在建風電裝機容量達90萬千瓦。

逐“綠”前行

遼東灣畔,作為東北地區第一座核電站及最大的能源投資項目,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廠區已經運營了18年。

“截至今年6月30日,核電站累計上網電量3074億千瓦時,等效減少標煤消耗約924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5333萬噸,相當於植樹造林約69萬公頃。”紅沿河核電站文宣主任陳劍霜說,核電站充分發揮能源保供“壓艙石”作用,擔負起瓦房店乃至整個大連市能源領域向綠轉型發展的重要使命。

談及瓦房店綠色能源家底,瓦房店市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王雲漢介紹,據估算,全市擁有海、陸風電資源近450萬千瓦和200萬千瓦,分布式光伏可開發容量800萬千瓦,灘涂、水庫等集中式光伏開發容量約50萬千瓦。

豐富的“風”“光”資源,吸引華能、大唐、國能、國電投、中廣核等全國大型能源企業競相落戶。

中午,海拔140多米的駝山鄉丁屯村西屏山上,一片片光伏板鋪成的“藍色海洋”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發光。這是國家電投集團投資建設的瓦房店西屏山光伏電站,由95194塊單晶硅電池組件組成。沿著山路,值班班長姜中華帶領人員對電站設備進行巡檢。

“西屏山年均日照2600小時左右,是光伏發電的好地方。”姜中華說,作為2017年遼寧省第一個並網發電的光伏項目,西屏山光伏電站年均發電量約為4000萬千瓦時。目前瓦房店市已建成地面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5.2萬千瓦,年發電量0.6億千瓦時。

錨定打造千萬千瓦級裝機容量縣級城市目標,在“風”“光”“氫”“儲”賽道上,瓦房店市全力謀劃實施一批新項目。其中與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合作,歷史遺留廢棄礦山修復110MW光伏試點項目正式啟動﹔制定《瓦房店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首個擬建年產10萬噸電解水制氫項目完成備案﹔總投資37.2億元、300兆瓦新型儲能項目已列入省發展改革委建設計劃……

能源結構加快轉身向“綠”,“綠電”通過電網輸送到千家萬戶。截至去年年底,瓦房店市發電裝機總容量740萬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佔比達100%。

向“新”而行

“滾道的平面度要達到0.02毫米,這個誤差相當於1/10頭發絲。”瓦軸集團風電軸承公司生產車間,數控磨工張勝余聚精會神調整數據參數。

他的面前,一個直徑3.2米、重達1.67噸的轉盤軸承正在立式磨床上進行滾道磨削,達標后裝配成三排圓柱變槳軸承,將用於5兆瓦風電機組。

緊跟風電大型化發展趨勢,讓更多風機用上“瓦軸造”,瓦軸集團在2022年投資10億元建設風電主軸軸承項目,重點生產3兆瓦及以上大兆瓦級風電主軸軸承和齒輪箱軸承,徹底打破國外市場壟斷。

“目前企業訂單飽滿,特別是大兆瓦風電軸承供不應求。”瓦軸集團風電軸承公司總經理郭玉飛說,今年1月至7月,企業實現產值5.2億元,居集團各大業務板塊第一位。

推動瓦軸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正是瓦房店市利用自身豐富的新能源生產場景,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此外,全市圍繞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鏈條,強力引進一批新項目,精心打造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基地。

今年4月18日,瓦房店市西郊工業園區內,總投資25.75億元的大連華銳重工鑄業有限公司大型高端風電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項目建成投產。

在公司智能化涂裝車間,記者發現作業現場沒有一名工人,由機器人操作將保護漆均勻地噴洒在輪轂各個表面。據公司副總經理史義凱介紹,企業圍繞造型、熔煉、清理、加工、涂裝五大工序,實現智能化覆蓋率50%以上,綜合生產能效提高30%,具備30兆瓦級超大型風電核心部件等高端鑄件產品的樣機開發和批量生產能力,引領未來10年至15年海陸風電高端化、大型化發展趨勢。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正成為瓦房店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標配”。

金山海上風電大型高精零部件生產線項目、福斯特大兆瓦風電高精配套部件制造生產線項目……打開產業生態圖譜,圍繞清潔能源,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正在瓦房店聚鏈成群。

瓦房店市委書記馬英驥認為,清潔能源逐步改變瓦房店市的能源消費結構,並推進產業結構轉型,集聚新優勢,釋放新動能。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市清潔能源產業實現產值163.7億元,同比增長9.9%。

向“新”求變,以“質”致遠。今天的瓦房店,新能源裝備制造業與“風、光、核、氫、儲”一體化發展同步快進,不斷放大新能源資源效應,挺起瓦房店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