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指導員讓我們增收更有底氣了”

“多虧了張指導員!他一來就發現了西洋參的發病原因,幫助我解決了大問題。他還讓我在明年播種時提前聯系他,好將西洋參種子和藥劑拌種的合適比例教給我,以增強西洋參抵抗力,讓我們增收更有底氣了。”10月13日, 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青椅山鎮赫甸城村西洋參種植戶李德文說。
“張指導員”叫張瑞,是寬甸縣的農業指導員。今年8月的氣溫居高不下,李德文種植的西洋參葉面出現了小斑點。“也種了幾年西洋參了,但是今年確實氣候特殊,高溫、多濕,地裡有的西洋參葉面上突然出現了一些零零散散的斑點,看著就揪心。”
張瑞來到李德文家的地裡,看到部分西洋參葉面及莖部出現了一些橢圓狀的黑褐色斑點,結合當時多雨、土壤濕潤,判斷這是黑斑病的初期。他告訴李德文,在多雨季節要及時做好排水,這黑斑病就是由於排水不及時導致的。他讓李德文加快西洋參地的排水工作,並用波爾多液和百菌清交替噴洒。一個星期后,李德文家的西洋參長勢恢復了正常。
近年來,寬甸縣堅持黨建引領,圍繞“興產業、優治理、促振興”,持續強化農業指導員隊伍建設,農業指導員協助村“兩委”班子,幫助村集體找到經濟發展的路徑,幫助農民提高種植、養殖等專業水平,助力富民強村。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寬甸縣積極對接高校、科研院所,柔性引進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壯大農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豐富專業技術人才類型,全面提升全縣農村實用人才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水平。根據產業結構和實際需求,確定了43名農業指導員,其中果樹組7人、蔬菜瓜果組7人、小漿果組8人、中藥材食用菌組6人、養殖組15人,覆蓋全縣22個鄉鎮,不斷強化農業指導員隊伍,助力鄉村振興。
圍繞中藥材、小漿果、柞蠶、畜牧養殖、水產養殖等主導產業,寬甸縣通過專題培訓、田間教學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農業技術指導,為基層提供技術支撐。提高農戶種植、養殖水平,提升產能。今年以來,寬甸縣培訓指導900余人次。寬甸縣永甸鎮幸福村村民張景威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今年雨水特別多,這蠶還沒等孵化出來一場雨就給澆沒了,農業指導員可是幫了大忙,手把手教我們怎麼打理蠶卵,怎麼選放蠶的柞樹,蠶卵死胚現象一下子就少了。”張景威說。
為保証農業指導員在助力鄉村振興中持續發力,寬甸縣明確各單位、各鄉鎮、聯絡員及農業指導員工作職責,堅持農業指導員工作信息報送制度,強化工作情況調度。對來寬甸縣開展學術調研、科研項目等活動的農業指導員,幫助其聯系有關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協調相關資源,為農業指導員在寬甸科學研究提供服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