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文化教育

《瑞鶴圖》引遼博“十一”觀展大潮

朱忠鶴
2024年10月09日08:30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核心提示

一幅畫引爆了觀展熱,一個展點燃了歷史熱,一座館拉升了文旅熱。國慶假期,遼寧省博物館鎮館之寶、一幅宋代的《瑞鶴圖》與新推出的遼金歷史文化主題文物展點燃了“遼博熱”。統計數據顯示, 7天假期,近16萬名觀眾來到遼博觀展,同比增長51.82%。

今年國慶假期,兩大現象讓遼博人直呼“前所未有”:

每天清晨7點開始,就有觀眾陸續在遼博外排隊等候,此時距離正式開館還有近兩個小時﹔

“遼金歷史文化主題文物展”上,宋徽宗親筆所繪的《瑞鶴圖》前,等候欣賞畫作的長隊如龍,其中,很多都是坐高鐵、乘飛機專程來的觀眾。

宋畫《瑞鶴圖》引爆觀展熱

作為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家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的文化價值與文旅價值日漸凸顯。數據顯示,今年國慶節期間,遼博共接待觀眾15.9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1.82%。

“‘山河與共——遼金歷史文化主題文物展’是我省首次以主題文物展的形式解讀遼金歷史文化,也是遼博史上展品數量最多的遼金文物展覽。我們沒有想到這個展覽開展就‘火’,受到這麼多觀眾的喜愛和歡迎。”遼寧省博物館館長王筱雯話語間難掩喜悅。

“山河與共——遼金歷史文化主題文物展”共展出454件(組)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佔到三成,外借文物佔近七成。這樣一場展覽,集合了全國各大文博機構遼金時期的精品文物,其中,就包括遼博館藏國家一級文物《瑞鶴圖》。

“這幅真跡太美了,真的太美了!這次來得很值。”10月6日,專程從上海來遼博看展的王雯婷雖然僅匆匆看了幾眼《瑞鶴圖》就被“擠”了出來,但她依然興奮不已。

王雯婷告訴記者,她對《瑞鶴圖》並不陌生,讀大學時,就曾在畫冊裡看過,聽說這一次真跡展出,國慶放假前她就特意約上朋友,早早預訂了來沈陽的機票。“真跡要比畫冊上的美上好幾倍,我還要重新排隊再好好地欣賞。”王雯婷說。

《瑞鶴圖》是時隔4年再度亮相遼博。遼博副館長張力表示,《瑞鶴圖》之所以出現在此次遼金文物展中,是因為歷史上遼金兩朝在政治、經濟制度上充分借鑒和吸收了隋唐以來的中原傳統。“金朝的皇帝金章宗完顏璟就仿照宋徽宗的‘瘦金體’習字書寫。我們的展板中還介紹,一件山西大同出土的金代羅地織繡氅衣上,也可以看到與《瑞鶴圖》一樣的仙鶴紋飾。這說明,遼金文化深受宋文化影響。這些文化上的借鑒與吸收,觀眾都能在展覽現場的文物上看到。”

“山河與共”展點燃歷史熱

與《瑞鶴圖》同步“火起來”“熱起來”的還有遼金史。這些天,在社交媒體上,圍繞遼博這次展覽,有關遼代與金代的歷史鉤沉也成為一些文化愛好者討論的話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范恩實說,遼金歷史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歷史演進的重要一環,遼金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遼寧區域文化發展的重要階段。遼博此次舉辦遼金歷史文化主題文物展,有助於觀眾更好地了解相關知識,提升文化素養,增強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遼寧實踐提供精神動力和創新活力源泉。

爆火遼博拉升文旅熱

一邊是賞畫和觀展,一邊是從展廳出來后在文創商品裡的精挑細選。記者在現場看到,觀展之余,選上幾件由博物館文物衍生出來的文創產品帶回家,成為不少觀眾的新愛好。一款圍繞《瑞鶴圖》設計的卷軸冰箱貼再度火爆出圈,櫃台前,為此“買單”的觀眾排起長隊。

此外,走出遼博,選擇到下一個目的地繼續“打卡”,或品嘗遼寧地域美食,或暢游遼寧山海風光,也成為不少省外游客在假期裡的新選擇。

自駕暢游遼寧的山東淄博游客劉迪凱就將第一站選在了遼博。他告訴記者,看完博物館再游玩,相當於提前做了文化和歷史的功課,“下一站,我們准備去鞍山的千山風景區。”劉迪凱說。

“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都將遼博作為到遼寧的首站地、首發地,今后遼博將努力在遼寧高品質文體旅融合發展示范地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王筱雯說。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