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要聞

遼寧改革礦業權審批制度:“串聯”變“並聯” 可辦變易辦

劉 璐
2024年09月02日08:18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齊大山鐵礦,具有百年開採史,是亞洲最大露天鐵礦、鞍鋼集團重要原料生產基地,2023年收入48.2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

不過,效益如此可觀的礦山,竟一度面臨產能減緩。

“隨著開採深度增加,一期露天開採即將結束,為保障向二期露天開採過渡期礦石產能接續,我們立即啟動深部擴界開採項目,擬在當前開採深度上,再向下延伸180米。”鞍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齊大山鐵礦礦長王峰解釋道,但辦理深部擴界開採環節煩瑣、時間漫長,如不能盡快辦結,年產能將從波峰走向波谷。

礦上的1700多名員工急壞了。

困境之中,遼寧省自然資源廳的礦業權審批制度改革送來了“及時雨”,澆滅了大家的“心頭火”。

“太給力了!”鞍鋼礦業戰略發展部資源管理高級經理王天祿回憶起辦結過程,激動地說,“我們5月1日向省自然資源廳提出採礦權變更登記申請,當月17日便拿到了採礦証,才用了11個工作日!在以前,怎麼也得9個月。”

速度的提升,源於改革中各流程的顛覆性改變。

從前,遼寧省與其他省份一樣,採取企業向縣級自然資源部門提交申請,縣、市兩級自然資源部門逐級審查轉報省級自然資源部門的方式。

如今,遼寧省將縣、市、省“串聯審批”調整為省、市、縣“並聯審批”,省自然資源廳依法受理后,省、市、縣三級自然資源部門依托礦業權業務管理平台同步審查。

流程調整后,省級發証礦業權審批時間由原來的平均9個月壓縮至15個工作日以內。

“前所未有。”鞍山市自然資源局總工程師趙偉這樣形容此次改革。長期工作在一線,她看到許多礦業權人深受審批環節多、周期長、效率低的困擾。

改革,就要向最現實、最急迫的問題進軍。不止鞍山,放眼全省,更是如此。

作為礦業大省,遼寧省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品種齊全、分布集中,截至去年年底,已發現礦產97種,菱鎂礦、鐵礦、硼礦、滑石礦的儲量更是位列全國之首。2023年,全省礦山企業從業人數10.04萬人、礦石產量28878萬噸,礦業產值全國第九。

“維護國家能源安全是我省自然資源部門的重要使命,而礦業權審批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能源資源的保障能力與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力度。”省自然資源廳礦業權管理處處長徐長順介紹,2021年遼寧省便著眼此項改革,今年制定出台《關於調整優化省級礦業權登記工作的通知》《關於規范省級礦業權登記會審工作的通知》,並在實施中不斷改進。

“串聯”改“並聯”,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企業的申請方式簡化。省自然資源廳自主開發礦業權審批系統對接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企業隻需在平台提交一次材料,無須跑部門、托人情、找關系,申請、受理審查和辦結全程線上辦。

全省的審查標准統一。省、市、縣三級自然資源部門的審查職責、內容、標准得到細化規范,各級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重復性勞動成為過去。

審批流程更智慧。借助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對項目上傳的坐標,疊加生態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礦業權壓覆等圖層進行分析,大大提升會審效率。

數據顯示,改革實施以來,省級礦業權審批登記總時限平均為14.69天,同比縮短70%以上。

突出企業主體性,改革也處處彰顯溫度。

“考慮到直報方式對企業來講是頭一回,我們細化辦事指南,設立專門咨詢電話,解決申報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省自然資源廳行政審批處處長劉洋說,對可以由政府部門提供的審查材料,由縣局直報省廳,無需企業再提供。

對於服務,北票市全一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王彥磊的感受很真切,“我們6月提交延續變更申請時便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兩次補証,完全沒有提問無門的無助。”

改革,更少不了刀刃向內的力度。

徐長順拿出手機展示“在辦事項超期預警工作群”,邊滑動群消息邊說:“建群就是為了及時督辦,這並不是擺設,對會審各部門存在超時、補正意見不規范的情況,廳領導會進行指正並視情況約談。改革至今,已約談市縣負責人3次。”

一子落,滿盤活。礦企負責人紛紛表示,審批過程的高效快捷,為后續生產經營提供更多可能,也帶動地方就業,促進經濟發展。作為全省礦產資源大市的朝陽,借此機會解決了46個採礦權的歷史問題。本溪的平均審批時限0.76天,審批質量位列全省首位,為打造服務型政府再添動力。

大家對改革咋看?朝陽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劉國富的一句話形象生動——一次改革,四個滿意:礦業權人、政府部門、社會輿論、工作人員都滿意!

滿意無上限,改革不止步。下一步,省自然資源廳還將邊改邊完善,建立礦業權審批綠色通道,讓礦業權審批再提速。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