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文化教育

遼寧兩處候鳥棲息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劉 璐
2024年08月09日08:32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當地時間7月26日,在印度新德裡舉行的第46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順利通過評審,遼寧省大連蛇島—老鐵山、丹東鴨綠江口兩處候鳥棲息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標志著遼寧省世界自然遺產實現了零的突破。這是遼寧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成果,將有力提升遼寧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

鳥類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候鳥遷徙通道和候鳥棲息地則對保護和支持候鳥遷徙、確保候鳥種群健康繁衍和生態系統穩定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遼寧省域內河流縱橫,有豐富的濕地、湖泊等資源,為鳥類棲息、繁殖和遷徙停歇提供了充裕的食物資源和生存環境。據統計,全省共有鳥類457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124種、省重點保護的226種,是世界性瀕危鳥類丹頂鶴繁殖的最南限、白鶴的最大遷徙停歇地、黑臉琵鷺在國內的唯一繁殖地、黑嘴鷗的最大繁殖地、白尾海雕和遺鷗的重要越冬地,也是世界鳥類遷徙的重要通道。

近日公開發布的《候鳥遷飛通道保護修復中國行動計劃(2024—2030年)》,篩選出了821處候鳥遷飛通道關鍵棲息地,其中有24處在遼寧,分別位於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山群島、大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地。

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加大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力度,是遼寧省始終堅持推進的重點工作。去年,遼寧省向社會各界正式通告沈陽康平縣臥龍湖、大連蛇島老鐵山、鐵嶺開原黃旗寨等35個重要候鳥遷徙通道及通道范圍,並要求各級林草部門加強重要候鳥遷徙通道管理,堅決防止亂捕濫獵和妨礙鳥類棲息繁衍活動發生。近年來,全省各地集中開展“清風行動”“網盾行動”“全面加強鳥類保護專項治理行動”等一系列打擊破壞鳥類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活動的專項行動,扎實推進鳥類保護工作,有效維護候鳥等野生動物種群安全和生態安全,取得一定成效。

此外,每年“愛鳥周”期間,遼寧省還會通過展板展示、資料發放等方式,加強鳥類保護科普宣傳,系統集中介紹遼寧省部分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及分布范圍,以期引起全社會對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的共同關注,提高人們愛鳥護鳥、保護野生動物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初秋已至,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秋冬季是候鳥大規模遷徙的季節,全省各地應對本區域鳥類的主要分布區、遷飛停歇地、遷飛通道等重點區域,劃定保護責任區,明確負責機構、負責領導和具體責任人。組織生態護林員、國有林場職工、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等力量扎實開展野外巡護看守,不斷提高野外巡護看守效率,及時發現和報告非法獵捕鳥類的違法犯罪行為,確保第一時間發現並徹底清除鳥網、獵套、毒餌等非法獵捕工具,堅決消除威脅鳥類生存的安全隱患。

同時,各地也要加強監測預警,全面做好鳥類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加大排查整治力度,堅決消除鳥類人工繁育和公眾展演展示場所安全隱患﹔大力宣傳國家有關鳥類保護管理的法律法規,深入普及鳥類保護管理專業知識,讓愛鳥護鳥成為社會共識,共同守護鳥類遷徙這一大自然波瀾壯闊的生命奇跡,讓遼寧成為受鳥兒歡迎的“落腳處”“補給站”,為它們繼續飛越下一站山川河流、田野沼澤積蓄力量。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