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印發《農業防災減災科技指導預案》
2024年08月06日08:57 | 來源:遼寧日報

近日,遼寧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省農科院組織相關專家及時對農業生產形勢作出判斷,有針對性地提出防災及災后生產恢復技術服務預案,形成《農業防災減災科技指導預案》(以下簡稱《預案》)並下發,要求各地結合實際,按照《預案》指導內容,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指導防災減災工作。
據介紹,制定《預案》旨在有效應對自然災害影響,最大限度地減輕洪澇災害損害,充分發揮科技對穩糧保供、減損增效的重要作用,保障農業生產安全,促進農村生產穩定發展。《預案》服務的內容包括大田作物、經濟作物、園藝作物和養殖水產四大類20個品種,如水稻、高粱、中藥材等。
為使農業防災減災取得實效,《預案》制定突出了精細,針對不同作物在生長周期可能遇到的澇災、風災、雹災、常見病及災后虫害等,列出了具體的防治方法以及用藥用肥劑量。每個品種防治方案上,還附上相關專家的聯系方式,以便種植養殖戶、基層農技員及時向專家尋求解決辦法。
從《預案》中可以看到,澇災是農作物常見的災害之一。其對作物的負面影響多集中體現在土壤含水量長時間處於飽和狀態,容易導致作物根系處於缺氧環境,嚴重影響作物生長發育,進而影響產量和品質。以玉米為例,根系在水中浸泡超過3天即會導致嚴重減產。若花生發生漬澇,也要求在3天內排除積水地塊內積水,建議根據積水情況和地勢,採用排水機械和挖排水溝等辦法,盡量減少田間積水時間,降低土壤濕度,促進或保持根系活力。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提醒,當前正是玉米、水稻等多種作物的生長關鍵期,各地要及時組織做好防災工作和災后指導,安排技術指導組深入重點地區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幫助研究解決問題,最大限度減輕災害影響和損失,保障農業生產安全,促進農村生產穩定發展。同時,要隨時跟蹤天氣變化形勢,加強信息溝通並做足防范准備,避免災害損失擴大。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