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要聞

遼寧省防汛抗洪救災一線見聞

胡海林 王盧莎 劉 璐 唐佳麗 孫大衛 陳博雅 崔 治 姜義雙 崔振波 王曉波 劉大毅 趙 銘
2024年07月30日07:07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圖為丹東市振安區鴨綠江街道太平社區干部為轉移到集中安置點的群眾提供餐食。特約記者 宋永昆 攝

圖為丹東市振安區鴨綠江街道太平社區干部為轉移到集中安置點的群眾提供餐食。特約記者 宋永昆 攝

圖為7月29日傍晚,遼寧省級直屬森林消防綜合救援丹東支隊將棉被、毛巾等物資及時運抵丹東市五緯小學轉移群眾安置點。記者 查金輝 攝

圖為7月29日傍晚,遼寧省級直屬森林消防綜合救援丹東支隊將棉被、毛巾等物資及時運抵丹東市五緯小學轉移群眾安置點。記者 查金輝 攝

2024年主汛期,遼寧的雨有多大?

從7月1日至29日和7月20日至29日兩個時間段來看,全省平均降水量分別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第一多。而且,據氣象部門預計,7月30日至8月上旬我省還將有4次強降雨過程。

這個“七下八上”,遼寧防汛形勢嚴峻復雜!

然而,遼寧人無懼風雨,爭分奪秒,全力以赴,眾志成城,以鋼鐵意志筑起一道沖不垮的“堤壩”。

連日來,記者深入防汛抗洪救災一線,於一場場戰斗的場景中感受黨員干部的初心與擔當,感受遼寧人的精神與力量。

搶險,與時間賽跑

汛情就是命令,險情就是戰場!

7月28日17時47分,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古樓子鄉古樓子村6組因近期連續降雨,河水暴漲,加之村子地勢低窪,造成河水倒灌進村,部分村民被困。

接警后,丹東市消防救援支隊即刻部署,火速趕赴現場開展救援工作。經偵查,村中低窪處積水超過2.5米,水流速度快、積水面積大、被困人員超過目視距離。安全員對地勢、觸電、急流、水上漂浮物等隱患進行安全評估之后,現場指揮專班決定使用舟艇轉運的方式,穿過倒灌急流,經過4小時連續作戰、往返10余次將45名被困群眾轉運至安全地點。

在鞍山市台安縣,連續的強降雨導致縣城低窪地段積水嚴重,家住迪亞溪谷小區的一位老人突發疾病,家屬焦急萬分,卻又束手無策。台安縣消防救援大隊迅速派出全地形水陸兩棲車施援。消防員薄新宇說,剛送完發病的老人,又接到一名需送醫孕婦家屬的求助,在經過涉水較深地方時,為防止發生觸電意外,消防員特意用漏電檢測儀邊檢測邊前進,隻用10多分鐘便將孕婦送到了醫院。

受多輪強降雨疊加、流域上游來水等多重因素影響,丹東目前承受著較大的防汛壓力。

7月29日下午,接到緊急調撥中央和省級救災物資指令后,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立即啟動救災物資應急保障預案,儲備局負責同志趕赴丹東市靠前指揮,立即組織調度濱江儲備庫、遼東儲備庫干部職工投入戰斗,將中央救災物資家庭應急包、毛巾被和省級救災物資折疊床、棉被等共2萬件(套),緊急發往寬甸縣、振安區等指定地點,全力保障丹東市轉移安置受災群眾生活急需。

針對丹東的防汛形勢,省應急廳協調武警丹東支隊85名兵力赴鳳城市和寬甸縣執行防汛搶險處置和協助群眾轉移任務。遼寧省級直屬森林消防綜合救援丹東支隊出動140余人、211人次參與搶險救援任務。

連日來,省應急廳持續調度各地各重點領域災情險情和應急准備,與軍隊、武警密切銜接聯系,協調國家消防救援局遼寧機動隊伍60人、駐遼武警部隊200人赴沈陽市遼中區參與巡堤查險、構筑子堤等工作﹔組織全省505支礦山應急救援隊伍、29支社會應急隊伍備勤。省消防救援總隊共接處防汛救援任務415起,營救和疏散1027人,搶救遇險車輛 65輛,排澇16.9萬立方米。

精准筑牢防汛“基座”

水文情報是防汛科學決策的直接依據,因而也被稱為“耳目尖兵”。

7月28日,省水文情報預報中心,工作人員按流域兩人一組,密切監視著從基層測站傳輸回來的水文數據,快速計算、研判,並拿出診斷意見,時而需要電話與相關測站進行點對點溝通。入汛以來,這裡很多人都吃住在單位,參與到24小時滾動工作中來。

“水文測報涉及的因素很多,天氣預報、土壤飽和度、河道底水、支流匯水等,尤其是遇到大雨暴雨需要加密測報時,大家都是一樣,吃飯喝水都要放一放。”講起自己的工作內容,工程師葉天舒強調更多的是責任和精准,必須為防洪調度、搶險救災打出“提前量”。

水庫、河道同樣是防洪工作的重點,保障其安全運行,離不開對其納雨能力、行洪能力等有精確的了解,進而為防汛指揮部門相關決策提供技術支撐。

入汛以來,省水庫建設管理服務中心同樣是24小時值班值守。中心高級工程師王偉告訴記者,他們的工作就是根據水庫流域降水預報,24小時滾動開展水位和納雨能力計算,以指導水庫科學預泄、精准調度,發揮水庫防洪和興利效益。

目前,我省已建成水庫雨水情和大壩安全自動監測系統,可以實時准確掌握全省水庫的雨情、水情、工情。“指揮中樞”可以基於汛情分析結論及時下發水庫強降雨防御警示,以及指導水庫巡查責任人等加強巡查排查,確保及時發現險情並有效處置。

調度精准,水庫泄洪有序。7月29日11時,柴河水庫所有的水電站、泄洪閘門全部開啟泄洪。柴河水庫局公司水情調度中心主任劉永鵬介紹:“從26日17時開始,我們就開始有序泄洪,預泄流量從最初每秒30立方米,逐漸提高至現在的每秒280立方米。目前,柴河水庫水位103.73米,距汛限水位還有0.27米。”

給轉移群眾建起臨時的“家”

來自省防辦的信息顯示,截至7月29日7時,全省因汛累計轉移群眾高達59553人。相關部門盡職盡責,在做好安全轉移工作的同時,圍繞確保安置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干淨水喝、有病能及時就醫、有臨時安全住所,做好轉移“后半段”工作。

7月28日,沈陽市遼中區第一高級中學宿舍樓門前,大大小小的車輛停了兩排,既有裝載生活用品應急物資的車輛,也有應對突發情況的應急車輛。前一天,近海綜合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禹接到指令,作為安置點負責人迅速上崗,當地啟用遼中區第一高級中學集中避難安置點,負責安置蒲河大堤附近5個鄉鎮的部分群眾。雖然時間緊急,但500多公安、醫護、消防、保潔、食品供應人員卻迅速到崗待命,隨即投入“戰斗”。

安置點最多可容納近1200人,日工作簡報上清晰記錄著當日物資保障和備貨情況。“我們安置點大多是老年群體,還有部分失能老人,所以物資保障方面不僅要顧全一日三餐和日常用品,還要滿足他們的特殊需求。雖然是群眾臨時的家,但一定要讓大家感受到溫暖。”王禹說。

“書記,我家房子沒事吧?”“我走時太著急,不知道門鎖好沒,你幫著看了吧?”……在撫順市新撫區千金鄉唐力村村部安置點,轉移來村民紛紛圍著探訪回來的村黨支部書記李勝會了解自家情況。“都沒事,大家就安心在這住著。”說話間,李勝會拿出手機,將拍攝的視頻挨個讓村民看。

7月28日,撫順迎來強降雨。接到預警后,李勝會便和村“兩委”委員挨家挨戶走訪,先后將39名低窪危險地段的村民轉移到了村安置點。李勝會說,接到上級轉移群眾指令后,村干部第一時間把村部活動室清理布置起來,並做好防汛物資、生活物資准備。群眾都轉移了,大家懸著的心也就放下了。

“在安置點,有吃有喝,還有人照顧,心裡特別踏實。”74歲的李翠雲說話間,村干部為被安置村民送來了午飯,一股飯菜香味襲來。

為了百姓的正常生產生活

連續多輪強降雨,給民生保障帶來諸多挑戰。在防汛關鍵時期,疏通交通“堵”點,無論是搶險救災還是維護通行秩序都極其重要。

7月29日,丹東市交通運輸戰線啟動水毀道路核查工作﹔寬甸地區各阻斷點位正在全力進行搶通。其中本寬線黑溝嶺受暴雨影響,產生山體塌陷導致路面受損阻斷路段,經20余小時的全力搶修,已實現通車。

目前,全省損毀路段均已制定搶修方案,並交由專人值守提供繞行路線。省交通運輸廳要求各地區借助簡易監測和專業監測方法評估風險點穩定性,對水毀路段、病險橋梁及高危邊坡等重點部位加強監管。29日當日,全省交通運輸系統集結公路應急隊和設備,對發生的84處險情及時處置。

省交投集團高速運營、養護、實業各戰線員工枕戈待旦,以保障高速交通大動脈安全。28日4時,永桓高速K59+120-K59+180永陵方向,護坡擋牆發生坍塌事故﹔28日5時,京哈高速凌海服務區出現較大積水……各戰線員工迅速投入戰斗,開展清理路面淤泥、處置邊坡滑塌、強排積水、回填土方、清理倒伏樹木等工作。

自7月25日5時起,沈陽地區出現自1951年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降水,而遼中地區更是沈陽雨情中的“風暴眼”。電力保供,也在汛中經歷了一次嚴峻考驗。

“在遼中地區,我們統籌調派了4支搶險隊伍164人駐扎,冒雨完成57基杆塔加固和6座變電站封堵、排水,保障抗洪搶險和居民生產生活用電不受影響。”國網沈陽市遼中區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副主任王宇鵬說。

戰汛情,國網遼寧電力全力恢復和保障電力供應。截至7月29日18時,省、市、縣三級供電企業累計集結搶修隊伍263支3587人,准備搶修車輛947台、發電車50輛、發電機176台等,重點防范因山體滑坡、河流改道、杆塔基礎受損等造成倒杆斷線隱患,遇到險情及時搶修。目前,丹東地區6條10千伏分支線路尚未恢復,影響133個台區3180戶用電。

田間的“戰斗”

7月下旬的強降雨過程,持續時間長、量級大、范圍廣,造成我省部分地區農作物不同程度受災。最大程度降低汛情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奪取全年糧食豐收,相關部門積極行動起來。

鐵嶺縣阿吉鎮平安村因地勢低窪,不少稻田遭遇水淹,種植戶正在搶抓時機排澇積水。現場,來自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沈陽綜合試驗站、沈陽農大等的專家團隊仔細查看受災情況,就后期田間管理對種植戶進行應急技術指導,並贈送了相關防治物資。

“正值抽穗期,如果水稻全淹五六天就失去了救治價值。這裡的稻株淹沒70%左右,明天排水至50%以下施以防治農藥,雖然較正常年景會減產一至兩成,但不至於絕收。”省農科院水稻所所長鄭文靜的一席講解,讓種植戶們吃下了定心丸。

隨后,專家團隊又趕至沈陽遼中區潘家堡鎮水稻受災嚴重地區,開展水稻災情調研與防災減災技術指導服務工作。

在受災現場,專家團隊深入田間地頭,全面掌握了稻田的淹水狀況、水稻的發育時期及潛在的病虫害風險。針對水稻孕穗期這一受澇最為敏感的階段,團隊迅速拿出有效的防災減災策略:抓緊時間排水,適量追施速效氮肥、鉀肥,及時噴施殺菌劑和防病藥劑……

7月26日20時,國網鞍山供電公司接到防汛指揮令后,對海城市溫香鎮渾河、太子河河道內電力用戶採取全部斷電隔離措施。次日,該公司配合防汛指揮部門,派出工作人員冒雨安裝4台大功率水泵、架設導線1340米,投身相關村屯農田排澇工作。

7月28日,鐵嶺市農業農村局發布了《鐵嶺市種植業科學防災減災技術指導意見》,指導各地結合生產實際,有效減災、積極救災。

鐵嶺市農業農村部門鼓勵種植戶及時搶排積水,恢復土壤透氣性,養根護葉,促進受澇作物生長。農業農村部門特別強調,對受澇田塊,要邊排水邊洗苗﹔排水后及時追肥,養根護葉,促進植株恢復生長﹔及時中耕鋤劃,破除土壤板結,提高土壤透氣性,兼顧除草﹔對因澇絕收地塊,提早准備救災種子,及時改種補種。

防汛一線,全省上下無數人正用行動詮釋責任擔當,默默奉獻、無怨無悔,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責編:邱宇哲、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