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

近日,我省出現連續強降雨過程,省內河流、水庫承壓較大。在嚴峻復雜的防汛抗洪形勢面前,全省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聞“汛”而動,沖鋒在前,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加強巡堤查險,轉移並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積極投身防汛救災搶險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實踐証明,無論做什麼工作,是時時用心、選擇性用心還是沒有用心,其工作效果必然大有不同。干事擔事是領導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應該珍惜干事創業機會,時刻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克難而進、砥礪前行。
“時時放心不下”體現的是堅如磐石的初心。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因為“心中常常牽挂”,所以“時時放心不下”。“時時放心不下”就要關注老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群眾的一樁樁“小事”,是構成國家、集體“大事”的“細胞”,隻有小的“細胞”健康,大的“肌體”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要始終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近年來,遼寧把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兜住民生底線,穩步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企業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實現了全省統籌,通過實際行動讓群眾生活更幸福。
“時時放心不下”體現的是居安思危的意識。“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常懷遠慮、居安思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特質。習近平總書記曾回憶說:“我在地方工作時,逢年過節都得值班,生怕出了什麼事。”“時時放心不下”就要對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風險時刻保持警覺,以如履薄冰的謹慎和見葉知秋的敏銳,見微知著、抓早抓小,排除隱患、防范風險。權力是一種責任,當干部就要負責任,不能隨性瀟洒,要經常臨事而懼,有所敬畏,時刻准備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
“時時放心不下”體現的是永不懈怠的自覺。事業是干出來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歷史反復証明,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一個國家,隻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才能抓住歷史大勢,乘勢而上,贏得主動﹔如果精神懈怠、斗志低迷,就會錯失機遇、陷入被動。歷史隻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兩個務必”,要求全黨繼續保持和發揚革命精神。“時時放心不下”就是要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永遠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做到知責於心、擔責於身、履責於行,切實將責任落實到每項工作、每次考核、每個任務中,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換來人民群眾的安心、舒心和放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