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要聞

【振興攻堅 沈陽先行】用好數據資源賦能高質量發展

湯龍
2024年07月19日09:12 |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小字號

數據資源是一座城市運行的神經系統,也是提升政務效能的關鍵。

近年來,沈陽市不斷通過打破各部門數據的壁壘,政務服務從“多頭辦理”走向“一網通辦”,從“群眾多跑腿”變成“數據多跑路”,辦事方便、條理清晰成為沈陽市民對政務服務的一致評價。

隨著數據不斷深入到城市的肌理之中,“城市大腦”持續優化升級。無論是城市精細化管理,還是以更便捷的服務利企便民,沈陽市正在不斷加強數據治理能力,推動數據跨部門、跨領域的共享和整合,以數據賦能城市的高質量發展。

打破數據煙囪

把群眾“心頭事”辦成“心頭好”

義務教育階段新生入學季將至,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和學校老師都享受到了沈陽市“義務教育入學一件事”的便利。

過去,辦理義務教育入學可是一件麻煩事——家長需要攜帶房產証、戶口本、出生証明等11類材料,早早地去學校排隊,而學校老師要逐項詢問家庭情況、住房情況、孩子情況,並與申請材料一一核對﹔現在,沈陽市已經不僅將入學變成“一件事”,還實現了適齡兒童入學“零要件”線上報名。

這樣的轉變,得益於“隻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沈陽市營商局打通了教育、房產、公安、民政、自然資源6個部門系統數據,通過數據共享和信息自動獲取比對,根據空間地理信息實現學區自動預劃分,同時還升級了“陽光分班”系統,讓招生工作在陽光下運行。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沈陽市正在把群眾的“心頭事”變成“心頭好”。

“5分鐘,就辦理了社保參保業務。”沈陽市市府路社區居民馮先生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很快就利用“一機同辦”一體機完成了業務辦理。

近日,沈陽市通過強化跨部門設備共用、數據共享,正式上線“一機同辦”服務模式,把集成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目前,沈陽市醫保、人社部門的約500余台“一機同辦”自助服務一體機分布全市。市民在社區一台自助服務設備上,就能查詢辦理醫保、人社兩個部門的業務,企業也可在一個網廳辦理兩部門險種業務,這種服務模式在全省也是首次推出。

數據有“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之稱。大量數據分散在不同部門或系統儲存、管理,不共享的現象叫作“數據煙囪”。近年來,沈陽市不斷破除“數據煙囪”,實現數據的應共享盡共享。

辦事不斷便利的背后,是對“數據關系”的不斷梳理。針對過去政務服務事項底數不清、情形精細度不夠、材料名稱不統一等問題,以“數據關系”作為梳理單元,運用“事項-情形-材料-字段-數源”五級梳理法對審批事項進行最小顆粒度拆解。截至目前,累計梳理完成標准化事項2851項、精細化情形8539類、標准化材料2706項、標准化字段目錄4757項。

截至目前,沈陽市累計上線1127個服務場景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其中102個場景實現了“跨部門一件事”。

掌上辦、指尖辦

讓經營主體辦事更便利

近日,在沈陽市鐵西區政務服務大廳裡,個體工商戶經營者蔣壯在窗口服務人員的幫助下辦理了“個轉企”轉型升級業務,當場取得企業營業執照,成為全市首例通過直接變更方式完成“個轉企”的經營主體。

“現在‘個轉企’直接變更全程網上辦,辦理流程簡單、便捷。尤其是保留原字號、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辦理許可變更等舉措,有利於我們的持續經營和品牌穩定,我們有信心把企業做大做強。”蔣壯說道。

今年以來,沈陽市市場監管局按照“高效辦成一件事”的要求,採取集成化辦理、一網通辦、一表申報、提供咨詢指導服務等方式,對持有市場監管領域行政許可的,推行証照聯辦、同步變更,實現“一網(窗)受理、一次申請、一次辦結”。

“貼心導辦”圖文教程和“線上陪辦”智能服務,統籌起線上線下政務服務資源。就在這間政務服務大廳裡,剛剛開放的涉企增值服務專區的一系列服務,讓涉企服務從“可辦”向“好辦易辦”持續升級。

這裡還上線了智能機器人客服和圖文教程查詢碼,辦事人可掃描對應二維碼,對照圖文教程自主完成填報。目前,在線客服人機對答命中率達到75.6%,打破了傳統政務服務咨詢的時間和地點限制,讓企業群眾能夠隨時隨地享受更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鐵西區營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我們還將引入AI、智庫等工具,全面提升算力,將更多服務納入‘陪辦’功能,讓‘陪辦’服務能夠陪伴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成長發展。”

經營主體少交材料、辦事更便利的背后,是數據多跑腿、技術多出力。一個顯著的表現是,貸款資金流入企業的速度更快了。

今年,沈陽市為“首貸戶”搭建了線上服務平台,依托沈陽市政務服務網和“渾南會客廳”微信小程序,打造網站和手機兩個線上服務終端,匯集41家金融機構,為首貸群體提供數字化服務。

“利用首貸服務平台,企業用戶隻需輸入基本信息、經營信息和貸款需求,即可實現首貸產品一鍵智能匹配,有效緩解了銀行機構獲客難和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沈陽市委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說,“同時,企業可以享受貼息‘零跑腿’以及全程‘電子化’‘一網通辦’等高效高質的金融服務。”

截至目前,累計增加“首貸戶”719戶,拉動首貸群體信貸投放10.33億元,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節約融資成本722萬元。

升級“城市大腦”

讓城市精細化管理更有“數”

“排水井蓋破損嚴重。位置:齊賢南街七馬路附近。”一大早,“一網統管”平台上接收到了這樣一則信息。受理員立刻進行核實、處置。信息隨之轉派到鐵西區城管執法局進行處置。從發現問題到處置完畢,整個過程不到4小時。

這樣的流程和效率,在沈陽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中已經成為常態。

2022年以來,沈陽通過“一網統管”累計處置城市管理問題267.72萬件,處置率達96.6%。目前,沈陽已經建設市、區一體化閉環管理模式。平台覆蓋市內9區,765平方公裡,51495個單元網格,1093個責任網格,4784個路長制管理路段,對258萬個城市部件設施進行統一標識編碼,接入9.6萬路智能感知攝像頭,完成對道路塌陷、管道破裂、文明施工等237小類城市運行問題的確權工作。

前不久,沈陽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指揮中心收到一條疑似裝卸點預警,點位為鐵西區凌空六小區,顯示在該區域已有8輛渣土運輸車19台次在此聚集,且停留超過10分鐘。根據算法模型分析,並與工地、消納場數據比對,此處極有可能是一處違規裝卸點。

指揮中心第一時間將指令發送給屬地執法隊員,執法隊員到達現場發現,該處為凌空六小區改造工程項目,運輸建筑垃圾未辦理處置核准手續,執法隊員現場責令運輸企業停止違法行為,並依法予以立案查處。

目前,沈陽市城管局通過共享工地、視頻、卡口、消納場等數據資源,打造智能算法模型,加強了全市3800多輛渣土車運行狀態實時監控、違規問題智能預警,實現渣土車出土、運輸、消納全鏈條智能監管。

此外,沈陽市還通過創新智能場景,全面提高沈陽城市管理水平。目前,“路長慧眼”場景結合路長制,利用全市9.6萬個公安視頻攝像頭、專用視頻採集車、快遞小車、環衛掃保車輛,對21類城管問題進行補充﹔“好店鋪”場景通過手機掃碼,向市民推廣店鋪經營特色,目前已完成1360條街路、56782家店鋪的精細化管理。

(責編:王斯文、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