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五單工作法”服務群眾更精准

鐵嶺市鐵嶺縣是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縣,早在2019年就創新打造了“五單工作法”,並在全市推廣。7月15日,在鐵嶺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記者目睹了“在線下單”的便捷精准服務。
“群眾打開‘今日鐵嶺縣’APP,根據訴求‘點單’,實踐中心會協調全縣資源‘制單’‘派單’,由機關單位、企業商戶、愛心人士、志願者‘接單’,最后群眾來‘評單’。”中心負責人說,這種“供需對接清單化、服務群眾精准化”模式,如今已在全縣推開。
讓文明實踐匯聚振興力量。近年來,鐵嶺市以“五單工作法”為抓手,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拓展陣地功能、整合平台資源、培育精品項目,打通宣傳、教育、引領、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已探索出一條新時代文明實踐新路徑。
為保障陣地運轉,鐵嶺市充分發揮黨組織書記主體責任,各級宣傳部門制定書記重點工作任務提示單,形成一個框架,多方支持。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等與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結對,實現聯動共建。文明實踐與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社會治理、文明城市創建相結合,通過建立評估制度,完善“日、周、月、季、年”工作制度,實行動態打分,確保活動有成效。
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通過盤活陣地資源,鐵嶺不僅使陣地建設實現全覆蓋,還廣泛設立了文明實踐基地、點、廣場。採取“所站”“站站”結合建設,鐵嶺縣將文明觸角延伸到了村屯。在村民常聚地成立“琴姨宣講隊”,銀州區持續激發鄉村治理“源動力”。
突破部門、行業、區域壁壘,整合市、縣、鄉公共資源,積極開展“聯盟行動”。昌圖縣開辟了青少年輔導等10個功能區塊,清河區構建了“社區+電廠”共治共建文明實踐模式,調兵山市施荒地村網絡直播調解糾紛已成為文明實踐與基層治理相結合的一個品牌。
文明實踐項目品牌化精准化,使陣地活動有聲色。項目是文明實踐活動的抓手,通過精心培育,鐵嶺市創建了多個精品項目。其中“炕頭學堂”入選全省文明實踐精品項目,“昌圖縣‘五抓並促’以治理大操大辦帶社風、樹新風”典型經驗在全省推廣,“幸福自習室”累計參與群眾2.6萬人次,開原市“守護身邊英雄、關愛革命老兵”已服務老軍人25名。
銀州區遼海街道吉祥園社區有9位老人兒女常年不在身邊,社區專門成立由網格長、網格員、在冊黨員組成的照料小組,社區黨委書記還把自己的電話號告訴了每位老人。“有吉祥園社區,我們放心!”老人們的兒女說。
據介紹,聚焦“一老一幼”和特殊群體,鐵嶺市文明辦培育的“常青樹”鄉村醫療、“向陽花”未成年人成長援助項目已開展活動1600余次,服務群眾5000余人,幫助困難兒童43人,送幫扶資金10萬余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