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攻堅 沈陽先行】創新沈陽動力足

全市各級各類科技創新平台總數達到1705個﹔新增科技型企業2110家,科技型企業總數超過24000家,保持東北第一﹔截至二季度登記技術合同4852項,技術合同成交額達238.71億元,同比增長34.16%……
一組組持續上升的數據,是沈陽市科技創新躍動的脈搏,也是打好打贏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攻堅之年攻堅之戰的強勁動力。
重大創新平台建設提質增效
在沈陽市的渾南科技城,有一條“創新路”。聚焦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研發應用的遼寧材料實驗室就坐落在這條路上。實驗室已組建了材料素化、鋼鐵再生技術、燃氫防護技術、材料智能技術、結構化材料技術和材料量子調控技術等6個顛覆性技術研究所。今年以來,實驗室喜訊頻傳。
前不久,遼寧材料實驗室與國家電投中國重燃共建的氫燃機關鍵材料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揭牌。“遼寧材料實驗室在前沿探索和原始創新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而且與中國重燃在重型燃氣輪機領域的發展方向高度吻合。”國家電投中國重燃總工程師馬勝遠介紹,這個創新中心將作為國家電投打造高性能燃氣輪機領域原創技術策源地等國家級高能級原始創新平台的重要支撐。
4月1日,遼寧材料實驗室格萊特國際研究中心啟動運行,實驗室聘請“納米材料之父” 格萊特教授全職擔任該中心主任。目前,中心引進的多名外籍科學家已全職加入,開展材料原創性學術探索,提升實驗室國際影響力。
遼寧材料實驗室格萊特國際研究中心啟動運行
作為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穩定和吸引科技人才的重要載體,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力抓手。沈陽市發揮科技創新平台體系效能,憑借優沃的創新生態,積極推動材料、地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跟進服務數據解析與優化、高端數控機床、高性能建筑與災害防控、航空發動機特種環境適應性等國家級平台創建工作。
在遼寧材料實驗室“多點開花”的同時,遼寧遼河實驗室與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開發了“壓縮機轉子機器人化柔性裝配線”。太行實驗室遼寧研究中心首批75名核心人員已到崗工作,承接3項太行實驗室項目。沈陽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大型深部工程災害物理模擬設施主體建筑已實現框架封頂,項目建成后,將在世界范圍內首次實現工程災害5米級超高仿真物理模型試驗,為深部工程地質、深部工程安全科學和深部工程岩體力學領域提供科學研究平台。
截至二季度,沈陽市新增601所飛行器數字敏捷設計全國重點實驗室、拓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中國科學院沈陽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3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總數達到79個,全市創新平台總數達到1705個。
中試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今年1月,世界首款四座氫內燃飛機原型機——RX4HE原型機(120kW)由遼寧銳翔通用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飛行器制造中試基地進行中試,並在法庫財湖機場成功首飛。
“從飛行情況來看,飛機性能良好,發動機工作正常,動力滿足性能要求。”凜冽的寒風中,試飛員對飛機豎起了大拇指。
世界首款四座氫內燃飛機原型機
作為我國第一款氫能飛機,其具有熱值高、無污染、資源來源廣泛等優點,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時可以保持較高的工作效率,有助於在航空業盡早實現“雙碳”目標。RX4HE原型機的成功轉化為遼寧通航產業發展搶佔又一“制高點”,也為我國氫能航空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中試服務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環節。推進高水平中試基地建設,是沈陽市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重要舉措。沈陽市科技局成果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高水平中試基地可以實現“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技術應用—成果產業化”全過程無縫銜接。
隨著2024年首批10家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正式備案,沈陽市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達到66家。沈陽市科技局還聚焦10個重點產業集群,發布了《沈陽市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公共服務事項清單》,面向社會發布156項公共服務事項,全力推進中試資源開放共享,加速科技成果研發和產業化應用。
日前,執鼎醫療(杭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聚焦超聲睫狀體成型術手術系統原理樣機及工程化樣機在遼寧沈陽先進醫療器械中試基地進行中試,技術合同金額為1000萬元。
“這為2024年實現中試服務收入增長開了個好頭!”遼寧沈陽先進醫療器械中試基地依托單位——沈陽國科光明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曉光干勁十足。“2023年我們的中試服務合同額是2370萬元,同比增幅在400%以上。現在沈陽市不斷加大力度支持中試基地建設,加上沈陽擁有雄厚的科教資源和豐富的醫療資源,可以為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提供足夠多的支持和應用場景,是發展醫療器械產業的寶地。”
科技型企業規模不斷壯大
科技型企業培育始終是沈陽市科技創新工作的重點。
獨角獸企業是衡量地區創新能力和創新生態的風向標。去年以來,遼寧走出三隻“獨角獸”,其中兩隻來自沈陽,十月稻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更是實現了遼寧獨角獸企業零的突破。
為重點培育一批擁有“獨門絕技”“硬核科技”的高成長企業,日前,沈陽市成立了獨角獸企業發展聯盟,鏈接北京市、江蘇省的獨角獸企業資源,儲備中鈦裝備、冷芯半導體等重點培育企業,並建立844家精准培育企業清單和3389家重點培育企業清單。
沈陽市獨角獸企業發展聯盟成立儀式
在聯盟的成立儀式上,沈陽市科技局局長李瑩發布了《沈陽市加快獨角獸企業培育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圍繞科技賦能、金融支撐、市場拓展、人才引育等獨角獸企業成長發展的重點環節,推出20項行動舉措。
“作為一家主要從事新能源(氫燃料)汽車電控系統及各類電子控制器研發和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我們成長的最大瓶頸就是資金和市場。”《行動計劃》提供的精准有效的政策供給,給沈陽希科泰科技有限公司的林靖閎吃下了“定心丸”。
2月1日,沈陽市開始發放2024年的科技創新券。科技創新券是由政府免費向企業(創業團隊)發放,用於向沈陽市科技條件平台服務機構購買科技服務的無償補助經費,這在無形中降低了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創新成本,也將企業(創業團隊)與高校院所、科技創新平台聯系在一起。
依托於沈陽市科技條件平台,從2020年開始,沈陽黑晶石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與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遼寧省航空裝備可靠性重點實驗室合作,企業借助實驗室無人機大型仿真測試平台等大型科學儀器,已成功轉化了7項科技成果,助力企業快速成長。
截至目前,沈陽市科技條件平台已完成了大型儀器、服務機構、科技成果等8個數據庫的建設,累計兌付沈陽市科技創新券補貼3100余萬元,惠及企業1000余家次,達成技術服務交易訂單4330個,成交額達到4.8億元。
“沈陽市將持續圍繞錨定創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總目標,用科技創新來推動產業創新,爭取在2024年實現科技型企業突破2.5萬家,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突破50%,科技成果成交額突破600億元。”沈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