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人才事業呈現“山海關不住、孔雀向北飛”新氣象

近年來,遼寧省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人才工作領導體制不斷完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逐步深化,人才發展環境日益優化,人才吸引集聚效應明顯增強,全省人才事業取得可喜成果,呈現出“山海關不住、孔雀向北飛”的新氣象。
省委始終堅持把人才工作擺在突出重要位置,去年更把“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作為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10個新突破50項重點任務之一,全力推進。近年來,《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遼寧省人才服務全面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深入實施“興遼英才計劃” 加快推進新時代人才強省建設若干政策措施》三份重要文件,在一脈相承的基礎上實現全省人才事業發展基本制度框架的迭代升級,有效促進全省形成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發展集聚人才、人才服務振興的良好局面。“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統籌實施158項重點任務,繪制出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的“路線圖”。
搭建遼寧特色品牌平台,大力吸引集聚海內外優秀人才。“手拉手”以才引才專項行動,推行平台引才、活動引才、柔性引才。“興遼英才”青年論壇、中國海外學子(大連)創業周等活動發布大量優質崗位需求,為招賢納才提供平台。其中,東北亞(沈陽)人才交流大會發布東北區域人才需求崗位15.1萬個,全職引進1.5萬人。“百萬學子留遼來遼”行動,計劃利用3年時間吸引集聚120萬名高校畢業生留遼來遼創新創業。2023年,遼寧省全職引進海內外博士和高級職稱人才4387人,同比增長77%﹔引進高校畢業生40.1萬名,同比增長20.8%﹔選調1180名優秀畢業生到黨政機關工作,人數創歷史最高。
突出人才項目牽引,高質量實施“興遼英才計劃”。重構升級的“興遼英才計劃”,對原有17個省級人才項目進行整合精簡,設置戰略科技人才項目、人才團隊項目、產業人才項目、重點領域專門人才項目。2018年以來,遼寧省高標准遴選支持4批共2318名高層次人才和190個高水平團隊。其中,9人成功當選“兩院”院士,3名人才和2個團隊獲評首屆國家卓越工程師獎,近百人獲得國家級人才項目支持。自實施“興遼英才計劃”以來,省委、省政府已累計投入人才專項資金16.79億元,真金白銀給予“興遼英才”支持獎勵。
深化校地合作對接,著力用好高校人才智力資源。建立省校合作機制、設置專項工作組,形成強大工作合力。去年9月以來,省領導以及省委組織部負責同志帶隊,分赴15個省(市)32所“雙一流”高校以及省內2所“雙一流”高校開展宣講,宣傳遼寧發展形勢和環境、引進人才政策,推進與“雙一流”高校的合作對接,加快促進高校人才、技術、成果匯聚遼寧。去年7月,遼寧省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梳理匯總116項合作事項,已有80多項取得積極進展。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遼寧省積極搭建人才施展才華平台,在全國率先出台《遼寧省科技創新條例》,2021年以來組織實施“揭榜挂帥”科技計劃項目454項。2018年以來,遼寧省先后出台30余項政策,允許科研人員離崗創業和兼職兼薪,授權重點企事業單位自主認定職業技能等級。聚焦遼寧省產業和科技發展需要,組織“興遼英才”等高端人才開展科技攻關,累計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542項,研發新產品504個。加強人才金融服務,開展“人才貸”“人才投”金融服務試點工作。
注重保障服務和宣傳引導,大力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工作的實施意見》,省領導帶頭開展常態化聯系服務,辦實事解難事近6000項。持續改進優化人才服務保障,全面推行人才貢獻獎勵、提供住房安居補貼、妥善安排人才子女就近就便入學等優惠政策。同時,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大力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積極推動形成講科學、愛人才、重創新的社會環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