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要聞

遼寧省科協組織集聚創新資源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王笑梅
2024年05月12日09:22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1731家院士站、專家站等“四站”服務企業2000余家、轉化成果2535項,“創新資源共享平台”落地5000余家企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4萬人……一組組數字,見証了遼寧省科協事業的砥礪前行和奮發有為。

聚焦靶心,守正創新。近年來,全省各級科協組織貫徹落實省委決策部署,切實履行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職責,把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作為科協創新工作的強大動力,團結引領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和經濟建設主戰場,為打好打贏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沈戰役”作出積極貢獻。

精准對接 推動創新成果服務高質量發展

“這次我們想找的材料專家,省科協都幫找齊了,真是太感謝了!”3月27日,參加省科協“科技社團助企新突破專家行”的11位專家來到營口高新區遼寧融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為企業的“泡沫鋁板研發與應用”技術出謀劃策。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圍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遼寧新篇章和全力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目標任務,省科協積極引領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助力創新驅動發展,特別是按照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加強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關注和支持,積極幫助園區和企業引人才、拓市場、促合作,培育新優勢、增添新動能。

集智聚力引入優質創新資源。隨著“全國學會入遼計劃”的深入實施,目前遼寧省已有全國學會設立的分支機構48個、國家級學會服務站38個。舉辦學術會議200余場,400余位院士及其團隊來遼服務,引進各類高層次科技人才萬余人次。聚焦智能制造、先進材料等重點產業,做優做強學術年會、現代農業發展論壇、青年科學家論壇品牌學術交流活動,為振興發展建言獻策。

科技助企專項行動風生水起。“創新驅動助力示范區(縣)”工作深入開展,並被中國科協總結成“新邱經驗”在全國推廣。“科創中國”遼寧試點市和數字平台遼寧中心站建設深入推進。成立遼寧省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聯盟,建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基地45個。實施“百企百策”精准科技服務計劃,依托省級科技服務團、“科技110”服務站,為企業找政策、找專家、找設備、找技術、找資金、找市場,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

與此同時,加快構建高水平科技創新智庫,資政建言。近年來,省科協累計設立72個科技創新智庫研究基地和10個科技發展智庫聯盟,圍繞科技人才成長、科技成果轉化、新興產業發展等開展課題研究,輸出專業化深層次研究成果245項,開創了服務黨委政府科學決策的新局面。

科普惠民 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實現新跨越

“陽光玫瑰”葡萄、“京彩8號”口感番茄、“優迪529”玉米……沈陽市農科院馬東梅教授近年來向農戶推介了60多個農業新品種,她還在“科技進村入戶”等“三下鄉”服務活動中傳授農民測土配方新技術,引導農戶增設防虫網、殺虫燈,累計服務農戶1萬余戶。

近年來,省科協切實履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牽頭職能,深入實施《遼寧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大力推進“五大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四項科學素質建設重點工程”。2023年,遼寧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從2020年的10.41%增至13.43%,為實現“十四五”時期全民科學素質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陣地、隊伍、資源、品牌、機制、平台”六位一體的高質量科普服務體系進一步構建。遼寧省大力實施科學傳播人才“百千萬”行動,評聘首席科學傳播專家60名,科技志願者達8.9萬人,科普信息員達24萬人,開展有關科普活動2萬場次。打造以“科普遼寧”為引領的科學傳播體系,全媒體傳播矩陣推送科普知識550萬條。

更多科普資源、科技人才、產業服務下沉基層。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20家,舉辦社區科普報告會1.3萬場次。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建立產業顧問組36個、科技小院78家,建設鄉村振興科普示范基地40個。全省科技館功能擴展、發展融合,服務公眾達900萬人次。創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36家,引領帶動全省400余家科普基地、高校科研院所實驗室等對外開放。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全國高校科學營等活動,為加快遼寧全面振興培養科技創新后備人才。

找准標尺 不斷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

群團工作做得如何,不斷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是一把根本性標尺。全省各級科協組織以聯系服務好科技工作者為工作生命線,把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團結引領科技工作者服務國家發展作為“最大的政治”和“重要的大局”,積極探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

突出“建家交友”,服務科技工作者彰顯新作為。省科協積極做好科技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的發現、舉薦和表彰工作,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近年來,全省34人獲得國家工程師獎、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青年科技獎等全國性榮譽,407人獲評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省青年科技獎,評選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1488項,推選“遼寧最美科技工作者”50人。

強化頂層設計和問題導向,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制定《遼寧省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遼寧省科協服務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任務(2023—2025年)》等規劃和方案,有效履行科協組織“四服務”職責,為遼寧振興發展保駕護航。修訂《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條例》《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省級學會組織通則》,制發相關實施細則和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了廣泛聯系服務科技工作者的工作體系。基層科協組織力“3+1”試點,讓科協基層組織進一步強化。

科協自身建設展現新氣象。推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成立省科協科技社團黨委,深化“黨建+營商環境建設”“我為群眾辦實事 爭作貢獻促振興”實踐活動,加強作風建設,錘煉干部隊伍素質,服務能力不斷提高。

科技賦能發展,創新決勝未來。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攻堅之戰已經打響,全省科協組織將踔厲奮發、勇毅前行,錨定新時代“六地”目標定位,服務創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當好科技自立自強的排頭兵,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遼寧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