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人民日報看遼寧

遼寧營造良好創新氛圍為企業成長提供養分

郝迎燦
2024年03月18日08: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老工業基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一線調研)

遼寧沈陽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調試車間,工業清潔機器人不僅能自主規劃作業路徑,還會主動避讓其他機器人和各種障礙﹔焊接機器人舞動機械臂,在大負載的同時完成精細至微米的點焊作業﹔汽車底盤合裝機器人則穩穩托舉汽車零部件,精准裝配一氣呵成……完成調試之后,這些機器人產品將發往各地。

  從一名軟件工程師成長為公司的移動機器人事業部研究院副院長,呂祥仁經歷了產品和技術快速迭代的過程。“公司已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三大類產品,累計完成國家重要科技攻關800余項,擁有專利1300余項。”呂祥仁說。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遼寧因地制宜,根據本地產業基礎,著力做強做大航空裝備、船舶與海工裝備等12個優勢產業集群,培育壯大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2023年,全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8%,新能源汽車、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量分別增長29.2%、146.1%。

  2023年9月,沈陽機器人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由沈陽產業技術研究院與新鬆公司投資共建。“我們充分發揮新鬆研發及企業化運營的優勢,以及產研院創新發展的協同優勢,推動機器人技術攻堅及科技成果轉化、資本化,帶動沈陽機器人產業梯度發展,完善產業鏈條。”沈陽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邵文龍表示。

  沈陽以新鬆為代表的機器人產業鏈條基本形成,上下游配套企業超500家,能夠提供工業、協作、移動、特種、服務五大類近百種機器人產品。“根據規劃,到2025年,全市機器人整機年產量將達1.5萬台套,規模以上機器人企業數量突破50家。”沈陽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關鍵要讓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

  密閉的真空容器內,由航天級合金鋼材制成的轉子以每分鐘最高4.1萬轉的速度飛速旋轉,實現動能與電能的高效轉換……得益於磁懸浮飛輪儲能技術,大自然中忽強忽弱的風、明暗不定的光,都能變成穩定輸出的綠電。實現這項技術突破的,是沈陽微控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創新,我們已構建起自主可控的科技創新體系和知識產權體系,飛輪儲能實現了量產應用。”公司董事長張慶源說,公司去年底正式成為遼寧首家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獨角獸企業。

  2023年,遼寧新增“雛鷹”“瞪羚”企業102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341家。

  “好苗子”離不開好環境。遼寧持續優化創新生態,依托高新區和大學科技園等載體,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孵化鏈條,通過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營造良好創新氛圍,為企業成長提供養分。

  【目標】

  2024年,遼寧要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000家。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達到57%,為新質生產力厚植創新沃土。推進20個以上5G工廠、10個以上“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建設,累計建成省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超500個。

(責編:邱宇哲、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