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要聞

遼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農業強省

李 越 胡海林 趙婷婷
2024年03月16日08:49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3月15日,遼寧省政府新聞辦召開“聚力‘八大攻堅’ 打好打贏攻堅之年攻堅之戰”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省農業農村廳、省水利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同志立足部門職責,重點介紹今年遼寧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建設農業強省上攻堅突破,特別是筑牢糧食安全保障根基、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的重要部署、主要任務和具體舉措,並回答記者提問。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

重點抓好七項任務

今年是遼寧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也是遼寧省農業農村乘勢而上的關鍵一年,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將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重要引領,聚焦“兩確保、三提升、兩強化”重點任務,錨定打造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先行地目標,重點抓好七項任務,奮力開創鄉村全面振興新局面。

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今年,遼寧省糧食播種面積要穩定在5303萬畝以上,糧食產量穩定在500億斤左右。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將首次實施規模主體單產提升獎補政策,對單個主體單一作物最高獎補30萬元。啟動“率先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准農田”行動,全力打造國家高標准農田高水平建設示范省,繼續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1000萬畝。

提升“菜籃子”農產品生產水平。推進規模化設施農業發展,今年要新建和改造提升設施棚室10萬畝,促進果蔬產業穩定發展。統籌農機補貼、數字農業等相關政策項目向設施農業傾斜,在有條件的設施農業小區率先配套推廣自動化設備,提升設施農業數字化水平。大力推廣智能化養殖技術,幫扶引導各環節降本增效,建設市、縣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

做精做優特色產業。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要梳理全省特色產業現狀,挖掘優勢特色產業潛力,統籌產業扶貧資金、設施農業補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補助等政策,先期圍繞25個優質特色產業,建設41個特色產業發展優勢區。打造一批“草莓村”“葡萄鎮”等特色產業示范村鎮。積極創建國家“設施果蔬”“中藥材”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繼續打造“遼字號”農業品牌。

全力推動食品工業大省建設。推動一批億元以上農產品加工項目建成投產。落實好龍頭企業貼息、補助、獎勵等政策,培育省級龍頭企業50家以上。統籌省級農產品深加工補助資金,支持60個以上企業技改擴產。發揮上下游產業互補優勢,組建產業聯盟,推進全產業鏈發展。

全力建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今年農村環境淨化整治工作從“清干淨、保持住”向“補短板、建機制”轉變。將設立2.5億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資金,推進農村環境整治標准化建設,並對本級財政投入大、實現常態化管護的地區予以獎勵。圍繞農村生活垃圾、黑臭水體、路域環境、河湖溝渠等開展專項治理,建立長效管護機制。統籌垃圾處置設施布局,加快推進終端處置設施跨區域共建共享。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優先支持在鄉村振興示范帶、特色產業優勢區的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繼續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新增縣級以上示范農場400個、示范社200個,社會化服務規模超過6000萬畝次。

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繼續推進產業、就業幫扶,更多更好帶動脫貧群眾增收。實行差異化的幫扶措施,對有勞動能力的監測戶全面落實開發式幫扶措施,對無勞動能力的監測戶做好兜底保障,對存在因災返貧風險農戶符合政策規定的先行落實幫扶措施。

興修農田水利

保障糧食安全

水資源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在社會生產活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年,省水利廳將重點圍繞保障糧食安全、推進鄉村振興總體目標,抓好以大中型灌區改造、黑土區侵蝕溝治理、澇區治理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建設,以農村供水為重點的農村水利服務保障工作,為打好打贏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攻堅之年攻堅之戰提供有力支撐。

遼寧省的大中型灌區是農業規模化生產基地和商品糧基地,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基礎作用。今年,遼寧省計劃實施渾蒲等4座大型灌區、渾北等21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和鏵尖子水庫等2座中型灌區新建項目,共下達國債資金20.88億元。目前已基本完成項目前期工作審批,力爭3月底前開工建設。同時,積極推進全省農田灌溉發展規劃編制及大中型灌區項目前期工作,目前已完成項目批復20個,為擴大灌區投資規模奠定基礎。

黑土區侵蝕溝是黑土地退化的重要表現之一,會嚴重威脅區域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實施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遼寧省計劃實施黑土區侵蝕溝治理項目27個,治理侵蝕溝4395條、治理長度1050千米,治理控制水土流失面積約300平方千米,總投資19.8億元。目前,相關項目的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中,27個項目實施方案已全部完成審批。

今年,遼寧省還將圍繞遼河、繞陽河、渾河、太子河流域內的8個重點澇區實施治理,以解決影響排澇的“卡脖子”和“堵點”問題,著力提升區域強排能力。計劃實施澇區治理項目17個,包括新建、改(擴)建排水泵站165座,清淤疏浚排水溝道3093千米,整治橋涵閘2420處。工程實施后,預計可改善澇區面積500余萬畝。

加快補齊農村供水短板弱項,有助於提升農村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遼寧省致力於因地制宜完善農村供水網絡,對有條件的地區優先開展農村供水工程規模化建設,尚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則加強小型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和改造。今年,遼寧省計劃實施農村供水工程300處,改善70萬農村群眾飲水條件,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8%,較上一年度提高2個百分點。

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加快農村供水工程建設,遼寧省將制定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規劃,建立健全從水源到水龍頭全鏈條全過程的農村飲水安全保障體系,以縣域為單元,梯次推進,由點帶面,推動全省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落實省級補助資金以撬動地方多渠道融資,鼓勵引入大型專業化、市場化農村供水央企、國企參與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及運行管理。截至目前,遼寧省農村供水續建項目已全部復工,新建項目將按計劃陸續開工建設,已完成投資2.1億元。

提升鄉村“顏值”

傳承鄉土文化

治理好農村生活垃圾是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重要內容。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全省住建系統大力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攻堅行動,進一步補齊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短板,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機制,累計清理農村生活垃圾227萬噸,農村生活垃圾積存問題得到大幅度改觀。

今年全省住建系統將繼續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攻堅行動,在春、秋兩季分別完成越冬積存生活垃圾和秋季隱藏生活垃圾清理整治。編制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設施布局規劃,綜合分析垃圾轉運成本、運輸距離、現有處置設施分布、垃圾日產生量等各類因素,科學落實布局規劃。最大化發揮現有處置設施能力,打破鎮域、縣域、市域界限,推動垃圾處置設施跨區域共用共享。

強化垃圾分類減量。進一步健全村級保潔員隊伍,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宣講和培訓,繼續創建省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加快村庄垃圾收集點、鄉鎮垃圾中轉站及垃圾焚燒設施建設,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全省計劃新增農村垃圾轉運車輛、中轉站和焚燒設施542個,啟動建設2個偏遠村鎮生活垃圾分散式焚燒處理試點縣。

制定並出台城鄉環衛一體化指導意見,推廣市域或縣域統籌的城鄉一體化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進一步推進市場化運作,爭取各方面資金參與垃圾處置體系運行,擴大城鄉環衛一體化覆蓋面,力爭在年內新增城鄉環衛一體化試行縣4個以上。

在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方面,遼寧省目前共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個、中國傳統村落45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7座、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6個、省級傳統村落45個。

今年,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進一步做好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把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同設計下鄉、美麗宜居村建設、小城鎮建設等工作有機結合,統籌保護利用好鎮村歷史資源,助力發展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等特色產業,讓傳統村落煥發新活力。

指導各地開展鎮、村歷史文化資源普查工作,深入挖掘歷史文脈。成立省級專家組,對朝陽縣、綏中縣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工作進行現場指導。堅持規劃先行,將村落傳統資源、歷史文化特色、文化形象等充分融入農村建設中,完善村落基礎設施,建立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挂牌保護制度,建立健全退出預警機制,繼續打造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項目,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組織評審第六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第二批省級傳統村落並擇優公布。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