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做好民生保障 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沈陽:今年市民政系統將大力實施五項創新突破工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新一年的政府工作任務中提出,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加強城鄉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加大農村養老服務補短板力度。做好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救助。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統籌防止返貧和低收入人口幫扶政策,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織密扎牢。3月11日,市民政局主要負責同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全市民政系統將大力實施五項創新突破工程,深化拓展民生保障和改善成果,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指數,為助推全市全面振興不斷開創新局面作出應有貢獻。
做強品質養老
不斷優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截至2023年底,沈陽市戶籍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224萬人,老齡化佔比已達到29.4%。為扎實推進品質養老服務不斷落實,去年全市開展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超55萬人次,服務時長超80萬小時﹔完成3078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培育品質養老社區541個、村屯431個﹔打造“幸福長者食堂”316個,數量居全省第一﹔培育星級養老機構162家﹔養老機構護理員持証上崗率達到78%。
“2024年,市民政局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養老服務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滿足我市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市民政局主要負責同志表示,今年全市將培育200個“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實現城市街道全覆蓋,所提供的養老服務將輻射150萬左右老年人。
此外,為了滿足城鄉社區養老服務需求,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全市今年還將開展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行動,落實沈陽市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和沈陽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建立“四級”養老服務體系,推動形成“區縣(市)有機構、街道(鄉鎮)有綜合體、社區(村)有站、小區有點”的“四級”養老服務架構體系。開展農村養老服務發展行動,制定沈陽市農村養老服務實施方案,聚焦經濟困難、留守、失能、高齡、無人照顧等老年群體基本養老服務需求,推動農村基本養老服務網絡不斷健全。因地制宜培育農村養老服務綜合體,鼓勵各地區探索“黨支部領辦村企”服務模式,發展農村老年人助餐、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等。開展老齡產業發展行動,培育壯大“銀發經濟”,鼓勵支持在沈重點企業推動新材料、新技術在養老服務領域應用。
完善社會救助織牢民生兜底保障網
“太感謝你們了,不然這個年不知道該怎麼過。”今年春節前夕,家家戶戶已經備好年貨准備歡度龍年新春佳節,沈河區濱河街道新興社區的空挂戶代大爺也享受到了社會救助政策帶來的溫暖。原來,代大爺長期流浪,與戶籍所在社區、親屬失聯,救助人員無法得到有效的信息,救助工作陷入僵局。沈河區民政局工作人員通過多方努力尋得其親屬,並對其進行了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最終將代大爺順利納入低保救助。733元的救助金准時到賬,代大爺臉上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今年,全市民政系統將繼續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實現社會救助精准覆蓋。開展困境兒童關愛提質行動,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規范實施國家、省福彩公益金和慈善助學等項目,協助解決成年孤兒公共租賃住房、就業問題。完善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權益保障機制,及時將符合條件的納入保障范圍。落實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加強兒童福利機構安全管理。
開展分層分類救助行動,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拓展低收入人口信息平台功能,明確剛性支出困難家庭認定條件並及時將符合條件人員納入保障范圍,將專項救助拓展至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成員。發揮社會救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作用,按照低收入人口困難程度和類型,提供常態化救助幫扶。完善困難群體主動發現機制,充分發揮部門間“大數據比對”和基層工作人員“鐵腳板排查”以及村(居)民委員會下設救助工作委員會作用,主動發現困難群眾和救助需求。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升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標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