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要聞

學雷鋒 建新功

“王牌礦工”練成記——遼寧省崗位學雷鋒標兵谷安成

2024年03月04日15:37 |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小字號

“老白,你浮選區域的精礦品位不行,得往上調點兒。”

兩個小時后,“老白”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班長,多虧你了,指標穩住了,你咋知道的?”

類似這樣的情況多了,大家也從最初的將信將疑變成了“照單全收”。僅憑“一看一捻”,鞍鋼礦業齊大山選礦廠一選作業區生產乙班班長谷安成就能把礦漿中的精礦指標判斷出個八九不離十。

三四十攝氏度的高溫環境,一身汗水,滿手礦漿。在這樣的環境下,谷安成一干就是20多年。在谷安成看來,“工”,是能獨立完成一項工作。“匠”,就是要精通自己的工作。現代生產技術的發展也要求每個人都必須精通自己的工作,這是谷安成對“工匠精神”的理解,也是他20多年工作的真實寫照。

1999年7月,從鞍鋼礦山技校畢業的谷安成,被分配到鞍鋼礦業公司齊大山選礦廠,成為一名浮選工。

浮選是選礦工藝流程中的關鍵環節,浮選指標的好壞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質量。工作中,谷安成發現由於浮選指標是階段性化驗,每小時取一次樣品,而且化驗結果在兩小時后才能出來,一旦趕上現場狀態變化快的時候,化驗指標相對於浮選操作調整存在滯后現象。

於是,他留心工作中的每個細節。他注意到每次化驗員都要到精礦和尾礦輸送管道的預留取樣點取樣,然后送去分析化驗。一有空,他也跑到取樣點,觀察精礦和尾礦漿,多次后他發現,當撈起礦漿時,在光照下礦漿會有不同的顏色,用手捻一捻,又能感覺到不同的粒度。

這個功夫是谷安成用無數的辛勞與汗水換來的。當別人休息的時候,他卻要跑到取樣點,白天,在陽光下仔細觀察精礦和尾礦漿﹔夜班,就借著手電筒的燈光觀察,分析物料的品位,自己先做好記錄,然后等化驗結果出來后,與化驗指標進行對比。這套操作,他做了幾萬多次。

看得越多,谷安成的經驗也就越多,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無形的“數據庫”,幫助他提前預判生產情況。

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是雷鋒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激勵著谷安成用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不斷創新。

20多年間,谷安成發明了《基於多參數特征融合的浮選精礦品位檢測方法》等8項國家專利。此外,他還積極參與企業生產工藝的技術改造和優化,總結出《谷安成浮選作業指標換擋先進操作法》和《谷安成三穩一降穩質增產先進操作法》等先進的操作方法,破解了近年來入選礦石“貧、細、雜”等不利因素帶來的指標波動難題,為穩定在線指標發揮了重要作用,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每一項新成就的創造,都需要在理論上提高。谷安成的工余時間往往是被買書、學習、試驗、操作等佔據。

同時,谷安成深知自己的操作法是經過長期實踐和不斷總結得出的,渾身是鐵也捻不了幾顆釘,隻有滿園春色企業才能基業長青。他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操作技巧傳授給其他工序崗位,通過經驗互學,提高班組乃至作業區整體操作水平。

在他的帶動下,班裡的同事們紛紛比操作、比技術、比貢獻,形成了一種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良好氛圍。新的操作法應用后,不僅對提高精品、降低尾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穩定了作業過程,提高了產量。這一創新成果的應用,不僅提高了班組的工作效率,還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據統計,該操作法應用后,年創效達到了118.29萬元。

2012年,谷安成創新工作室成立。12年來,這個創新工作室成了一個聚才、育才、用才的“聚寶盆”,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在創新工作室的帶領下,許多重要的創新項目得以成功實施,多個項目榮獲鞍鋼創新成果獎。谷安成創新工作室還被授予遼寧省勞模創新工作室、鞍山市技能大師成功晉級遼寧省技能大師工作站。

(責編:王斯文、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