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人民日報看遼寧

人民日報關注遼寧努力提升發展質效——蓄勢聚能促振興

劉成友 辛 陽
2024年02月21日07: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23年是遼寧實施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首戰之年。敢闖敢干加實干,創新創業加創造,遼寧實現經濟發展提質增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科技創新加速培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壯大經濟實力  加快發展速度

  時至初春,盤錦遼東灣遼濱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熱氣升騰、緊張忙碌。遼河右岸,塔吊林立、焊花飛濺﹔渤海之濱,車輛穿梭、機器轟鳴,華錦阿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項目正破土拔節。

  這裡曾是一片蘆草叢生的“南大荒”。作為央地合作重大項目,這裡將建設1500萬噸/年煉油、165萬噸/年乙烯等32套煉油、化工裝置,在遼東灣建起一座全新的化工城。

  壯大經濟實力、實現量質齊升,大項目、好項目是重要支撐。去年3月1日,遼寧與央企在北京開啟了一場深化合作的雙向奔赴。3個多月后,國資央企助力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在沈陽舉行。兩次活動,雙方共集中簽約項目89個,總投資6087億元,投資超百億元重大項目30個。

  遼寧出台穩經濟27條、鞏固增勢20條政策舉措,深入推進15項重大工程,一批高質量項目落地實施。一年多來,遼寧主動對接央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新布局,洽談簽約實施央地合作重大項目156個,投資額1.28萬億元。2023年,遼寧外貿結構優化升級,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48.8%。消費快速回暖,旅游持續火爆,旅游總收入5022.6億元,同比增長1.7倍。

  優化產業結構  推動科技創新

  根基在實體經濟,關鍵在科技創新,方向是產業升級。

  “裝備制造業向上突破,石化和精細化工產業向下延伸,冶金新材料產業向深拓展,優質特色消費品工業向專發力。”2023年底召開的遼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上述要求,把產業轉型升級作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4個萬億級產業基地和22個產業集群。

  遼寧是工業大省,制造業是“當家優勢”。遼寧努力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新賽道上加速奔跑,讓舊動能煥發生機,新動能不斷集聚。

  在向產業鏈中高端邁進過程中,遼寧耕“雲”種“數”,以“智”為翼。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公示的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名單中,遼寧10家單位上榜,數量居全國第六位﹔培育省級工業互聯網平台累計達87個、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累計達337個。

  創新,成為遼寧高質量發展賽道上的主題詞。加快創建區域科技創新中心,遼寧高標准建設遼寧實驗室,新建、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達11家。實施“揭榜挂帥”科技攻關項目120個,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55.5%,實施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新增“雛鷹”“瞪羚”企業102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3.3萬家。

  緊盯人才要素,遼寧優化實施“興遼英才計劃”,遴選高水平人才和團隊1047個。兩院院士總數達61人。“百萬學子留遼來遼”行動引進海內外優秀博士和高級職稱人才4387名,同比增長77%,引進高校畢業生40.1萬名,同比增長20.8%,扭轉了多年人才外流的不利局面。

  優化營商環境  提升群眾滿意度

  著眼於提升企業、群眾辦事滿意度、獲得感,沈陽持續推進“隻提交一次材料”改革,90%申報材料實現“隻提交一次”或免於提交,上線1123個智能化服務場景,平均申報時間縮短22.3%,審批效率提升24.2%。2023年,沈陽市“隻提交一次材料”改革被國務院評為政務服務效能提升典型案例。

  前不久,遼寧邀請40位民營企業家參加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並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遼寧省稅務局不斷完善“項目管家”機制,高效服務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發揮稅收大數據作用,助力1130家企業打通產業鏈、暢通供應鏈﹔出台20條優化服務舉措,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稅收環境。

  統籌推進“三個萬件”行動,全面清理影響振興發展的障礙﹔開展“辦事不找關系”等系列改革,出台省級層面法治化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打造高效、規范、智慧的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平台……遼寧利於經營主體茁壯成長的“墒情”持續好轉。

  去年以來,遼寧經營主體達515.9萬戶,同比增長9.4%。新增外資企業959家,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氛圍日漸濃厚。

  “圍繞打造新時代‘六地’目標定位,以不甘落后、求變圖強的志氣,知重負重、舍我其誰的勇氣,奮起直追、一往無前的銳氣,堅決打好打贏三年行動攻堅之年攻堅之戰,確保攻堅必勝,為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蓄勢聚能。”遼寧省委書記郝鵬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21日 07 版)

(責編:邱宇哲、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