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本網原創

新春走基層︱開往羅羅堡的年貨小客

那其灼 邱宇哲
2024年02月10日08:34 |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小字號

在遼西,當地人習慣把農村裡運營的公交客車稱作“小客”。春節前,“小客”是人們返鄉過年的最后一站,上了車就像到了家﹔春節后,它又是很多人外出闖蕩的第一趟車,上了車便是山高路遠、海闊天空。可當家家戶戶都有了私家車,曾經擁擠熱鬧的小客一度變得冷冷清清。

這兩年,當地的郵政快遞企業、沿途商家與公交公司合作,把“小客”變成了運送貨物的“小貨”。因為有了這些“小貨”,村村通快遞變成了現實。乘客少了,但拉上一車年貨的“小客”,滿載的也是鄉親們的美好生活。

臘月二十七的一場大雪,錦州北鎮市的醫巫閭山仿佛蓋上了雪白的棉被。峰巒谷坳間的羅羅堡村炊煙裊裊,家家戶戶門上的紅燈籠在白雪的映襯下格外鮮艷。蜂農楊玉魁去年干起了直播帶貨,一年下來收入不錯。“給我送兩箱啤酒,再給我捎帶兩桶油、兩袋面和兩袋大米。”拿起電話,老楊打給了20多公裡外的老爺廟農貿市場劉清泉糧油店老板劉清泉。“現在,咱這山村裡要外賣也挺方便。”楊玉魁笑著說。

老爺廟農貿市場劉清泉糧油店。人民網記者邱宇哲攝

20多公裡外,紅燈籠也把劉清泉的臉映得通紅。這段時間劉清泉的生意格外好,一半以上的生意都靠小客送外賣。劉清泉把楊玉魁要的年貨碼在手推車上,推車穿過市場,在老爺廟公交站,找到了小客司機王世清。

年貨小客司機王世清。人民網記者邱宇哲攝

王世清開的這趟小客已經運營了14年,從北鎮經過羅羅堡村到張巴村。一來一回,羅羅堡村成了這趟線路的物流中轉站。今天車上隻有三位乘客,但快遞和年貨堆滿了過道。王世清剛發動車,又有人敲打車門,老趙餅店的伙計要把五袋黏火勺捎到羅羅堡超市。帶上黏火勺,車內一位大姨催促王世清,“沒啥人了,早點走唄。”大姨身旁的藍色塑料袋裡,全是給孫子買的零食。

年貨小客的“特殊乘客”。人民網記者邱宇哲攝

離開老爺廟市場,王世清一路上走走停停,不停地有快遞上車下車。

道路兩旁的梨樹一直延伸到天邊,王世清給這條路起名叫梨花大道,“除了冬天,任何一個季節都好看。在這條路上開車,心情好!”

聽見小客來了,羅羅堡郵政快遞點的投遞員甄成龍放下了手中的活,把兩個白色郵袋遞給王世清。

羅羅堡郵政快遞點的投遞員甄成龍正在分發快遞。人民網記者邱宇哲攝

“之前快遞需要村民自己來取,甚至有的要到鎮上或者市裡面取,很不方便。”甄成龍說。2023年,北鎮市客運站與中國郵政北鎮分公司共同建立了物流配送中心,同時,利用個體商超快遞點組建村級物流點。“現在村民在自己村的超市就能取到快遞了。”

小客再次出發,此時車內的“乘客”隻剩下一包一包的年貨和快遞,小客成了小貨。

羅羅堡村隻有一個交通信號燈,信號燈下有家超市是村裡最熱鬧的地方。“黏火勺到站了。”王世清打開車窗喊了一嗓子。因為有了這趟小客,這家超市的貨品更豐富了,這間超市同時還成了村裡的快遞驛站,鄉親們進進出出臉上都帶著笑意。

黏火勺下車之后的下一站,就是楊玉魁的蜂場。“前面有好幾個急彎兒,盤旋著上山,那叫二道拐,經過那裡的時候得多加小心。”這條路,王世清熟悉得很。

前不久,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健全縣鄉村物流配送體系,促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共同配送。此前,錦州北鎮市政府也印發《北鎮市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方案提出,要堅持客貨並舉、運郵結合總體思路,打通農村物流的“最后一公裡”,把快遞送到村民家門口。

這些文件和政策楊玉魁說不太清,但是每天都會來的小客給他的直播帶貨幫了大忙。過了二道拐,楊玉魁已經在路邊等著了,取走啤酒和米面油,又把今天賣出的蜂蜜放到車上,捎到客運站的快遞點。

“今天賣了8瓶蜂蜜,2塊手工蜂蜜香皂。直播間裡的粉絲越來越多,蜂蜜賣得也越來越多。”楊玉魁的嘴角始終就沒掉下來過。

年貨小客行駛在山嶺之間。人民網記者邱宇哲攝

王世清再次發動小客,車在山間跑得輕快,與一排排梨樹擦肩而過。王世清哼起了小曲兒,車廂裡滿是蜂蜜的清甜。

(責編:王斯文、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