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統籌、河海聯動 遼寧將建立從山頂到海洋的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體系

人民網沈陽1月13日電 為全面改善遼寧近岸海域水質,深入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遼寧省日前印發《全省近岸海域水質提升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堅持陸海統籌、河海聯動,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體系,助力遼寧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64條國控河流和30條省控河流上的127個水質監測斷面總氮濃度較2020年全部實現負增長或控制在3mg/L以下,全省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達到92%。
圍繞農業種植、畜禽養殖、城鎮生活污水和涉氮重點行業,《方案》制定安排六個方面20項具體工作措施。包括實施重點入海河流總氮治理與管控,開展入海河流排查和溯源分析。實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創建農村垃圾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強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到2025年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要達到80%以上。強化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維,2025年運行率穩定在90%以上。實施海洋重點污染源綜合治理,2025年實現全省入海排污口分類管理全覆蓋,漁港污水和垃圾收集處置率達到100%。加快推動城市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污水管網覆蓋空白區,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0%。
《方案》明確,實施重點流域海域生態治理,到2025年整治修復濱海濕地面積1700公頃。健全科技支撐與監測體系,加大對近岸污染海域水質監測頻次,開展重點海域和重點時段預警監測。
在監督考核和激勵政策方面,《方案》明確,要將全省近岸海域水質提升工作納入省委省政府年度績效考核、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省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重要內容,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項目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將總氮指標納入《遼寧省河流斷面水質補償辦法》。進一步加強重點排污單位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監管,協同開展城鎮污水處理廠、工業集聚區、畜禽養殖等總氮排放重點行業環境監管執法,有力打擊各類借汛期排污等違法違規行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