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今年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完成率居全國首位

今年,國家下達我省保護性耕作任務面積1050萬畝、高標准應用基地210個,實際完成保護性耕作項目面積1288萬畝、建成高標准應用基地535個,分別佔計劃任務量的122.67%和254%,完成率均居全國第一。這是12月29日,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的。
2020年,國家啟動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4年來,共下達我省保護性耕作任務面積3700萬畝,投入中央財政資金13.8億元。我省在14個市的67個縣(市、區)實施差異化作業補助政策,實現適宜縣全覆蓋,保護性耕作以點帶面、梯次鋪開的態勢已經形成。我省共建設整體推進縣17個,累計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4254萬畝次,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目前,國家已下達我省2024年保護性耕作任務面積1350萬畝。我省將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實施差異化作業補助政策,推進高質多補,著重抓好整體推進縣和高標准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建設,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力爭帶動全省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面積達到1700萬畝。
我省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穩步有序擴大,實施質量逐年提高,黑土地保護效果持續增強。據項目區監測,規范實施保護性耕作地塊,成功抵御了春寒、夏旱、台風和強降雨等不利天氣因素影響,整體上苗情、長勢及產量都要好於傳統耕作地塊,為全省糧食穩產豐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我省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工作。在2020年成立了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推進行動領導小組,建立工作推進協調機制,連年把保護性耕作列為省政府重點工作,對各市政府進行績效考核﹔印發《遼寧省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5年)》,明確了目標任務、政策支持和技術措施,到2025年實施面積力爭達到2000萬畝。
“每年秋收前將年度目標任務逐級分解落實到地塊,建立台賬,簽訂作業合同,確保任務面積落實到位。”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召開省級推進工作會議,明確時間節點,細化工作措施。播種作業期間,合理調配機具,加快作業進度,組織各地全力推進,確保不誤農時,高質量完成目標任務。
為加強技術支撐,我省還成立了由院士牽頭的省級保護性耕作專家組,開展現場指導,提供技術服務。制定我省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逐年優化定型,確定適宜我省3種技術類型的6種技術模式。指導各地開展技術應用,共舉辦省級技術培訓班8次,培訓技術骨干5000余人次,受訓人數超過12萬人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