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本網原創

寒冬裡的溫暖對話

湯龍 劉珺 周頌雪
2023年12月22日13:00 |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小字號

12月21日,沈陽今年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

當天,“人民建議·獻計沈陽”對話會在沈陽市大東區津橋街道的河畔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舉行。早上8點剛過,來自大東區、於洪區、新民市和康平縣的市民代表和相關部門負責人陸續趕到會場。會場的布置簡單而親切,23把椅子圍成了一個橢圓形,參與對話會的市民代表、河畔社區居民和各區縣領導圍坐在一起。

在今年8月,首場“人民建議·獻計沈陽”對話會上,市民為城市的發展獻計獻策,領導干部面對面傾聽、回應,這樣的良性互動,不僅拉近了政府和群眾之間的距離,也讓“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群眾利益無小事。在第二批主題教育過程中,沈陽市各區縣把百姓的“關鍵小事”當成“民生大事”,將群眾滿意度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效的重要標准。

對話會現場,市民代表和部分區縣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圍坐一堂。人民網 周頌雪攝

對話會現場,市民代表和部分區縣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圍坐一堂。人民網記者 周頌雪攝

問需於民

老舊小區“改”出滿滿幸福感

對話會剛一開始,幾位市民代表的話匣子就打開了。

72歲的劉信明,是河畔社區老年舞蹈團的團長,他的建議也代表了很多社區老年人的心聲:“我建議在今后的老舊小區改造中,能根據每個小區的特點進行改造,不要千篇一律,同時讓老舊小區改造的成果和城市更新能更好地銜接起來。”

市民代表劉信明針對老舊小區改造提出自己的建議。人民網記者 周頌雪攝

市民代表劉信明針對老舊小區改造提出自己的建議。人民網記者 周頌雪攝

“在大東區,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共有472個。老舊小區改造是提升老百姓獲得感的重要工作。自2020年底以來,大東區突出‘一拆五改三增加’改造特色,持續改善老舊小區居住條件,推進城市面貌整體躍升。”大東區副區長吳迪接過劉大爺的話茬:“今年的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大東區發放調查問卷44754份,召開座談會242次,征集有效意見建議1500余條。下一步大東區將更加積極地聽取群眾建議,堅持‘建管並重’持續改善百姓居住條件,推動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體系,讓百姓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主動服務

托起市民“舒心就業”夢

就業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社會穩定的“壓艙石”。做好重點就業人群的保障工作,既需要拓寬市場化就業渠道,廣開就業門路,又需要暢通信息,增加就業選擇。

來自於洪區的青年求職者楊子萱建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讓缺技術、缺信息的求職者,能找到適合的工作。

“你說的問題,和我們之前走訪調研發現的情況非常一致,我們也正在想方設法解決我區就業問題的堵點和淤點。”於洪區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兆麗表示,經過企業、求職者、街道、社區干部、服務窗口等走訪調研發現,求職者就業技能偏低、企業用工和求職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就業政策的傳遞有延遲是影響求職者就業的主要因素。

對此,於洪區在全市率先開發了“舒心就業580”平台,建立了區、街道、社區(村)三級就業保障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平台累計訪問量40余萬人次、參與企業928個,提供崗位3407個,發布用工需求1.3萬人次,達成就業意向6582人。

幸福課堂

“一老一小”翹起“微笑曲線”

“我認為現階段的社區幸福教育個性化的課程開發較少,應該更加多元化,盡量滿足居民個性化課程需求。”來自新民市的龐娜建議,新民市能夠針對不同居民群體學習需求,開設更加豐富多彩的社區幸福教育課程。

今年以來,新民市把幸福教育進社區作為重點民生工作,持續推進幸福教育進社區(村屯)建設,聚焦社區(村屯)“一老一小”兩個重點服務群體,課程設置緊緊圍繞“安全、健康、樂學、成長”的幸福教育內涵,堅持“共建幸福教育 共享教育幸福”的理念,多方聯動提升區域教育品質。今年,新民市35個社區上課節數2100余課時,參與居民20000余人次。

新民市副市長畢雪飛現場回應對市民提出的建議。人民網記者 周頌雪攝

新民市副市長畢雪飛現場回應市民提出的建議。人民網記者 周頌雪攝

新民市副市長畢雪飛表示:“目前,新民市70個村屯已具備教學場地,配置專業化講師團隊伍,並開設體育、閱讀、藝術、保健、防詐騙等課程。下一步我們也會積極採納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滿足城鄉居民多元化學習需求。建立社區居民公共服務課程、個性化課程目錄單。”

下一步新民市還將繼續以社區幸福教育課堂為依托,“一老一小”為重點服務群體,充分調研居民多元化學習需求,針對未成年人開設體育、閱讀、科技、優秀傳統文化體驗類和社會實踐類課程,針對老年人開設書畫、歷史等符合老年人興趣和需求類課程,完善社區教育課程體系和課程的開發。

用心用情

擦亮“品質養老”服務品牌

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沈陽市的老齡化程度高,如何讓更多的老年人在家門口兒享受到“品質養老”,收獲“穩穩的幸福”?

於洪區的市民代表黃愛麗建議,在老年人集中的小區附近建設日間照料站和活動場所,讓老年人能更好地居家養老。

對此,於洪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隋冬霞表示,明年,於洪區將圍繞進一步完善、織密養老服務設施網絡,推動形成“區有機構、街道有養老綜合體、社區有站、小區有點”的四級養老服務體系。在全區已建成20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09個社區養老服務站、39個養老機構和12個社區幸福長者食堂等養老服務設施基礎上,繼續推進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指導各社區(村)充分挖掘區域資源優勢,全面提升社區養老綜合服務能力,讓老年人在家門口“找得到人、辦得成事兒、鏈接得到養老服務資源”。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分居城鄉的“兩棲”家庭越來越多,農村養老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有人說,“農村老人最大的問題不是物質匱乏,而是精神寂寞。”針對這樣的情況,康平縣西關鄉羅家屯村黨組織書記劉付建議在完善農村養老的同時,還要更加關注老年人的生活,讓他們感受到熱鬧,更開心。

康平縣民政局局長朱立軍現場回應對市民提出的建議。人民網記者 周頌雪攝

康平縣民政局局長朱立軍(左)現場回應市民提出的建議。人民網記者 周頌雪攝

對此,康平縣民政局局長朱立軍表示,近年來,康平縣結合農村地區“遠、散、弱”等特點和孤寡、獨居等老年人養老實際需求,積極探索推進農村養老新模式。

例如,推進農村互助養老,持續開展“守護夕陽、溫情探訪”專項行動,營造孝氛圍,更好發揮子女在居家養老中的作用,讓百善孝為先成為社會的共識。

“明年通過新建或擴建及資源整合等方式,讓80%的村拿出一定的面積作為養老服務場所”,朱立軍說:“根據劉書記的建議,我們將進一步聚焦短板弱項,堅持推動政府主導與家庭、社會參與並行、設施建設與服務供給並重、鄉鄰互助與專業服務相結合,不斷提升農村老年人的幸福感。”

在第二批主題教育中,沈陽市各區縣進一步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精准對接群眾訴求,積極採納群眾建議。一場對話會,干部與群眾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解決的是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事,貫徹的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原則。

當前,沈陽市也正在從制度層面推動市民建議的落實轉化。未來,“人民建議·獻計沈陽”對話會還會有更多的部門參與進來,讓領導干部不斷地走到群眾的身邊,抵達民心,讓振興新突破的成果更多惠及群眾。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