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強政策+優服務”護航高質量就業

在招聘會現場,求職者可以參與模擬操控無人機、檢驗機械臂操作……近日,在沈陽市渾南區數字人才基地內,一場匯聚崗位展示、求職者互動參與的特色招聘活動正在舉行。活動現場,遼寧郵電規劃設計院、東軟集團等70余家企業的研發工程師、算法工程師等崗位,吸引了近3000名高校畢業生現場“試崗”。
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就業群體實現高質量就業,實現了崗位與人才的雙向“奔赴”,更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以來,我省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緊密圍繞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部署安排,統籌經濟增長與就業擴容提質,深入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全省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向好。今年前10個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42.6萬人,超序時進度完成45萬人年度目標的94.7%。
織密織牢保障網
穩就業更有底氣
就業兜底牢不牢,要看保障網織得密不密。對於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省充分發揮政策集成效應,厚植就業土壤,強化措施落地,讓穩就業更有信心、更有底氣。
我省聚焦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拔高確定了“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左右”的年度目標以及“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38萬人”的三年行動進階目標,配套出台了清單化、項目化、工程化推進全省就業重點工作實施方案和就業高質量發展三年提升行動方案,做到中長期推進十大工程和階段性推進57項年度任務有機結合互補,並創新提出18歲至45歲中青年群體新就業佔比的指標任務,著力為遼寧振興發展集聚更多青年骨干力量。
同時,我省積極建立政策接續平穩過渡機制,圍繞持續穩增長惠民生助振興、實施創業推進行動、支持農民工就業創業、加強技能培訓、強化就業資金使用監管等,打造“一攬子”政策工具箱,促進供需更匹配、結構更優化,推動發展新空間“長”起來,就業新崗位“冒”出來。今年以來,我省圍繞就業領域出台政策措施141條,其中多條政策瞄准經營主體精准發力,全力扶持經營主體“輕裝上陣”,增強吸納就業能力。前10個月,全省人社領域共釋放惠企減負政策紅利35.93億元,穩定崗位233.5萬個。
今年春節剛過,“春暖遼沈·援企護航”保用工促就業助振興行動就在全省拉開序幕,各地紛紛圍繞服務央地對接合作、重大項目建設等,聚焦支持4個萬億級產業基地、22個重點產業集群發展需要,密集打出就業援助月、民企招聘月等“組合拳”,做到月月有招聘、周周有直播、天天都有新崗位。
為提升人崗對接的精准度,大連市圍繞產業體系為同類企業開設專場招聘會,在招聘現場設立“高精尖”人才洽談專區,為高學歷人才、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與企業之間搭建專招通道。沈陽市將“求職加油站”搬進招聘現場,邀請就業指導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士為高校畢業生進行就業准備、簡歷設計、職業規劃等方面的專業指導和精准分析,助力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數字賦能優服務
高質高效促就業
“再也不用蹲守在路邊等活了!”這是朝陽市雙塔區雙塔街道不少靈活就業人員的新感受。今年8月,朝陽市首家“零工”驛站在雙塔街道北塔社區挂牌上線,線上開設的“零工之家”網絡服務平台及時推送用工信息,讓靈活就業人員隨時隨地“選活干”。
涵養全領域就業生態,數字賦能優化服務,全省各地人社部門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基層公共就業服務的效率和品質,讓就業服務更前一步、更深一層、更細一分,幫助勞動者實現穩定就業、舒心就業。
省人社廳強化省級集中統一的就業信息化平台功能,加速推動23項主要業務協同,嵌入增加省政務服務網、“遼事通”APP線上就業服務功能,推動實現業務“打包辦”“集成辦”,就業政策“免申即享”。
各地打造起串聯企業、園區、商圈、高校、社區、村屯的“全鏈條”就業服務工作體系,暢通基層就業“微循環”。14個市全部進入新一輪省級創業型城市和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示范城市建設周期,前10個月,全省城鎮新就業達到73.3萬人,同比增長5.7%。
線上連線,線下聯動。雙城聯動組織勞動力組團外出務工,社區裡打造“家門口”就業服務站,村企合作在村裡建起“微車間”……今年以來,全省各地充分依托基層社區、村屯的網格服務體系,對長期失業人員、困難畢業生、農村低收入勞動力等提供“一對一”就業援助,穩定就業困難群體的務工規模。前10個月,全省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1.3萬人,同比增長1.8%﹔幫扶失業人員再就業39.3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6.5萬人﹔按時足額發放各項失業保險待遇47.9億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