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回家︱飛雪迎忠魂——第十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側記

11月的沈陽,陰雲低垂,飛雪輕揚。
23日上午11時32分,搭載第十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的空軍運-20運輸機,平穩降落在沈陽桃仙國際機場,25位烈士忠骨終於重歸故土。
第十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搭乘空軍運-20專機回國,沈陽桃仙國際機場以水門最高禮遇迎志願軍烈士。人民網記者 邱宇哲 攝
《思念曲》回蕩在沈陽桃仙國際機場停機坪,婉轉低回的旋律訴說著無盡哀思。
隨著運-20艙門開啟,禮兵列隊登機,將殮放志願軍烈士遺骸的棺槨從專機上護送至棺槨擺放區。擦拭棺槨、覆蓋國旗……每一個輕柔的動作都滿含著官兵們對先烈的敬仰與懷念。
禮兵整理擦拭棺槨,平整覆蓋的國旗。人民網記者 邱宇哲 攝
激昂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響起,全場一起高唱。全體人員向志願軍烈士三鞠躬后,在騎警護衛下,載著25位烈士遺骸棺槨以及335件相關遺物的專車緩緩駛出機場,前往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沈陽市渾河橋上,部隊官兵和消防救援官兵列隊迎接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人民網記者湯龍攝
從機場到烈士陵園,全程33公裡。一路上,“致敬英雄”在電子屏幕上紛紛點亮﹔五星紅旗在道路兩側飄揚﹔崇敬的目光追隨著車輛行駛的方向。與此同時,無數中國民眾通過網絡和電視,見証這一庄嚴的時刻,向英烈表達敬意。
73年前,英雄們從遼寧出征,跨過鴨綠江﹔今天,依舊是在這片土地上,山河無恙,祖國和人民迎接烈士英靈回家。
航空工業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全國勞動模范、首席技能專家孫飛,和他的同事迎接英烈。聶焱鑫 攝
“看到車隊從身邊駛過那一刻,心情非常激動!從運載烈士的運-20到殲-20護航,再到護送的軍車,體現了我國國防裝備的現代化程度,體現了我們祖國的大國風范。”23日,來自航空工業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全國勞動模范、首席技能專家孫飛,和來自沈陽市的勞動模范代表早早來到北陵大街,在這條必經之路上,在風雪中肅立,靜待英烈歸國。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門前,很多沈陽市民手捧鮮花來到,擺放整齊的一束束白菊花,隻為迎接這些在異國他鄉70余年的志願軍英烈。
人群中,不僅有身著老式軍裝的志願軍老戰士,還有手持照片的志願軍烈士家屬。
寒風中,志願軍老戰士李維波(中)和他的戰友們向歸國的英烈敬禮致意。人民網記者 周頌雪攝
當運送烈士遺骸的車隊抵達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時候,91歲的志願軍老戰士李維波和他的戰友們挺直身板,一個個飽含深情的軍禮,向他們的戰友們致敬。一輛輛軍車從他們面前經過,他們的目光也緊緊注視著車隊,直至轉過身去,目送車隊遠去。那一刻,他們仿佛在與戰友間親密地“握手”“擁抱”。
當天沈陽的最高氣溫也隻有-4℃,這些老戰士還是不顧嚴寒,早早等候在這裡。老戰士王鐵軍說:“昨天醫院讓我住院,我說得等迎接完我的戰友們以后,我才能來住院。”
72歲的陳德志特意從廣州趕到沈陽,來參加迎接英烈的活動。人民網記者 周頌雪 攝
“希望父親也像他的戰友們一樣,能回到祖國,回到我們的身邊……”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門前,72歲的陳德志從廣州趕來,手捧父親的畫像,也在等待烈士遺骸的到來。
陳德志說,父親犧牲時,他隻有9個月大。前幾年,才在專家的幫助下,為父親畫出了一幅畫像。今天,陳德志特意帶著父親的畫像,一起迎接父親的戰友回家。
與陳德志一樣,白麗華也拿著父親的戎裝照在這裡迎接25位英烈。她說:“我的父親是志願軍戰士,6年前去世了,之后我每年都會帶著他的照片,在這裡迎接他的戰友們‘歸隊’。”
出征同為少年郎,如今忠骨還故鄉。
明天,25位回到了祖國懷抱的英烈,將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長眠在戰友們的身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