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產1500斤 阜新旱作水稻示范區喜獲豐收
王府鎮百畝旱作水稻豐收,正式開始收割。
一體化機械作業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秋風習習,稻浪滾滾。11月3日,在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王府鎮旱作水稻示范區,100畝旱作水稻正式開始收割,稻田裡洋溢著豐收的味道。
“這些天,我們一直密切監測著天氣和水稻含水量,就等著霜凍時節收割,以實現大米營養最大化。現在,這片示范田的畝產能達到1500斤,一點兒都不比水田差!”收割現場,遼寧天阜生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現代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馬思遠滿面笑容,激動地對記者說。
旱地種水稻,有何秘訣?
馬思遠在稻田裡摸索,翻出埋入地下的黑色滴灌管。他告訴記者:“天阜集團通過引進新疆天業集團成熟的膜下滴灌水稻節水栽培技術,將水稻栽培與膜下滴灌相結合,成功打造了我省首個全生育期無水層、不起壟的膜下滴灌水稻示范區。”
相比傳統方法種植水稻,膜下滴灌旱作水稻技術可節水60%以上,土地利用率提高10%。水稻旱作鋪管、鋪膜、精量播種一體機械作業有機結合,有效減少了育秧、插秧、撒肥、藥物防治等重要的栽培管理環節,大大降低了人工和種植成本。不僅成本低,膜下滴灌稻米的蛋白質含量以及蒸煮性、適口性等方面都比常規水田栽培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備受市場青睞。馬思遠說:“我們早就和阜新小九米業簽訂了農業訂單,水稻出售后,每畝地純收益能達到2000元至2500元。”
從今年5月播種以來,這片示范田吸引著不少農民圍觀。收割現場,農機手李文學望著奔馳的收割機,不住地感嘆旱作水稻的神奇:“旱地種水稻不是第一次聽說,但確實是第一次見識到旱地的產量能趕上水田。這麼好的技術如果大面積推廣,肯定能讓農民的收入再提高。”馬思遠告訴記者,今年100畝旱作水稻示范田豐收,將為來年旱作水稻的推廣應用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半天時間過去,目之所及,最后一片挺立的稻田也變成保護著黑土地的“金色鎧甲”,田地間,新一年的豐收正在醞釀。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不斷書寫著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記者 田 甜 文並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