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人民日報看遼寧

人民日報海外版點贊沈陽高新區: “創新引擎”動力足

本報記者 劉成友 辛 陽
2023年11月02日09: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大圖:沈陽高新區。
資料圖片
小圖:位於沈陽高新區的沈陽創新天地。
資料圖片

“從確定辦公廠房位置,提供裝修方案,到拎包入住千級、萬級超淨間,隻用了3個月時間。”在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沈陽高新區)中日產業園,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孫東明向記者說,團隊科研成果很快在沈陽落地轉化,成立了遼寧冷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其溫控器件月產能已突破30萬枚。

1991年成為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9年6月重組后的沈陽高新區,“創新引擎”動力足。區域內一大批科技型企業迅速成長,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2022年,沈陽高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新增注冊832家,總數達到2518家﹔高新技術企業淨增361家,總數達到1448家。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科技創新強勢突破,沈陽高新區在振興發展的新征程上,蘊蓄、釋放出強勁動能。

 

優化營商環境——

跑出深化改革“加速度”

在沈陽高新區政務服務平台“渾南會客廳”,一張圓桌格外引人注目——貼有“區行政審批局”的透明玻璃罩下,整齊擺放著25枚曾經使用過的審批用章。

2020年8月,沈陽高新區將15個職能部門的25枚審批用章全部封存,代之以“一枚印章管審批”,即涉企審批事項288項,隻需加蓋“行政審批專用章”一章即可辦妥。同時,承載“一枚印章管審批”的服務平台——“渾南會客廳”正式啟用。

封存25枚印章,鎖定的是企業“辦事難”、項目推進慢等症結背后深層次的問題。“以前跑一個工程手續,需要走發改立項、規劃審批、施工審批以及質量備案、安全備案等一系列環節,涉及10多個部門。”渾南區營商環境建設局局長周潔說,“‘一枚印章管審批’模式下,所有相關部門都集中到‘渾南會客廳’,通過流程再造實現審批事項整合和縮減,最大限度節省企業辦事的各方面成本。”

取消排隊叫號,讓審批人員與企業以會客的形式面對面交流,所有事項按“一件事”模式提供全科、全流程無差別綜合受理服務……“渾南會客廳”改變固有的行政審批大廳運行模式,在國內首創“圍坐交流”“全程領辦”的服務模式。“真正地實現了‘會客廳’外無審批、審批局外無蓋章。”周潔說。

隨著改革不斷深化,審批變得越來越便捷。如今,掃描“審批業務二維碼”,就可將繁多、冗長的政務服務信息,進行“標准化”“碎片化”“顆粒化”處理,每個審批事項對應一個二維碼,精准對接企業需求,讓企業少走彎路。申請人隻需打開會客廳微信公眾號或廳內現場掃描事項二維碼,就可以清晰了解業務辦理一次性告知單、所需填報空表、表格模板、填報要點及說明。“審批業務二維碼”共包含二維碼147個,涵蓋進駐“渾南會客廳”辦理的所有高頻審批事項,讓企業少跑腿、不求人、快辦事。

“這是我職業生涯中第一次實現當年購地、當年開發建設、當年竣工,沈陽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施工手續辦理速度令人驚嘆!”沈陽數字經濟產業園董事長趙久宏激動地說。

“提前介入”“分階段審批”“分區域驗收”“以函代証”……今年以來,一系列持續深化工程審批制度的改革舉措在沈陽高新區落地生根,項目開工建設到竣工全流程審批手續辦理跑出了“加速度”,真正實現了“一件事一次辦”和“隻提交一次材料”。

在沈陽高新區,各類項目建設熱火朝天。戴上安全帽、圍著工地跑,成了周潔的工作日常。“重點項目,盡快落地。我們要不斷提供升級服務。”周潔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呼哧帶喘地說,“我們專門組建了VIP服務團隊,為每一個重點項目配備服務專員。”

針對企業辦事過程中上哪兒辦、怎麼辦、找誰辦的普遍問題,沈陽高新區為每個項目量身定制審批計劃,成為項目的“百事通”“大管家”。目前,VIP團隊跟蹤服務337個重點項目,提供幫代辦服務1126次,解決問題707個。

聚焦技術創新,沈陽高新區在全國首創“BIM智能審批平台”,能夠實現工程規劃許可、施工許可同步審批、同步辦結,審批時限由原來的45個工作日壓縮至20個工作日,提高審批效率60%以上,並通過視頻及無人機技術結合,打造全新高效踏勘模式,解決以往踏勘審批排隊預約、流程復雜等問題。

建設渾南科技城——

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四面環山的遼寧省北票市小塔子鄉,人口不足1萬人,執業醫師僅有幾個人。“去最近的鎮上要一個多小時,碰上雨雪天氣就更麻煩了。”農民徐國輝說,能在家門口看病,是他長久以來的期盼。

徐國輝所在的小塔子鄉,有著城裡人艷羨的“好山好水好風光”,但卻面臨每逢看病“跑斷腿”的窘境,鄉衛生院購置的醫療設備也往往因為醫生經驗水平不足,很難充分發揮作用,或者診療效果不佳。

“村民生病后第一反應就是‘熬著’,或是買點藥對付一下。”北票市小塔子骨結核醫院院長王秀華說,“實在熬不住了才去醫院,很可能會錯過最佳治療期。”

一家來自沈陽高新區的高新科創企業,改變了小塔子鄉的診療條件。東軟醫療的一朵“影像雲”飄到小塔子鄉,背靠大山的農民,足不出鄉就能享受到城裡醫生的診斷服務。2019年,小塔子骨結核醫院引進了第一台CT設備,但缺少具備影像診斷能力的醫生,於是醫院選擇接入了東軟醫療智能影像平台。給患者拍完片子后,醫院通過平台遠程求助三甲醫院的醫生,在1小時內即可收到診斷報告,並據此進行針對性治療。

高質量的基層首診在小塔子鄉成為現實。“東軟醫療智能影像平台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三甲醫院專家的診斷和服務。”王秀華興奮地表示。

在東軟醫療遠程控制中心大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該公司生產的影像醫療設備在全國各地的分布情況和運行狀況。“從過去單一的大型醫療設備,到現在的醫療場景運營,我們試圖打破醫療行業中的‘最后一公裡’。”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說。

截至目前,東軟智慧醫療平台已連接近4000家醫療機構,委托管理影像數據700余萬組,累計提供影像診斷服務超330萬次。200多位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權威影像專家,在線提供遠程診斷服務。很多患者不用到大醫院排隊挂號,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越來越多的高新科創企業聚集在沈陽高新區,讓這裡成為科技創新的策源地、“發動機”和示范區。2021年,遼寧省委、省政府作出決策部署,集全國之智、舉全省之力建設沈陽渾南科技城。“總面積91平方公裡,圍繞先進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數字文創等5個主導產業,開展創新引育、成果轉化。”沈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閆佔峰說。

去年9月5日,沈陽渾南科技城迎來了高光時刻。遼寧省委、省政府在此與大連市同步舉行遼寧實驗室揭牌儀式,其中,遼寧材料實驗室和遼寧遼河實驗室均坐落於沈陽渾南科技城。

遼寧材料實驗室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材料研究機構為宗旨﹔遼寧遼河實驗室支撐遼寧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打造戰略科技力量。依托兩大實驗室,沈陽渾南科技城發揮其策源地效應,深入謀劃了一批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初步形成“2+4+N”的創新平台建設體系,為遼寧省創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撐。

搭建創新平台——

一批高科技企業茁壯成長

沈陽無距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大廳裡,一架架自主研發的無人機排列有序,默默訴說著無距科技的發展歷程:從2015年底成立至今,不到8年時間裡,無距科技完成了產品從雛形到廣泛應用的蛻變,企業迅速成長為集無人機飛行控制系統、無人機整機及無人機大數據監管雲系統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2015年,無距科技創始人蘇文博帶領著年輕的團隊,開啟了創業之路。有成果、有能力、有拼勁是他們的優勢﹔如何選准賽道,找准定位,讓市場主體了解自己,卻是他們的短板。但這群30歲出頭的年輕人如同帶了節拍器一樣,每一次抉擇都踩在了高新區鼓勵科技發展的節點上。

“2016年,我們剛組建公司就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經過從區到市到省,再到國家的層層比賽選拔,最后硬是拿了國家優秀獎。”蘇文博回憶說,正是這次創新創業大賽讓他們聲名鵲起。

“專項經費不僅僅解決了我們資金問題,更重要的是給我們確定了符合市場的研發方向。”蘇文博說,政府相關部門組織外部專家評審,客觀分析產品競爭力,讓企業在讀懂政策的同時,也了解了市場需求。

2018年,無距科技遇到發展中的第一個瓶頸,但是這一年,公司在沈陽高新區的支持下拿到了政府引導資金3000萬元,撬動了金融市場上7000萬元風險融資。“無距科技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政策支撐以及良好的創業環境。”蘇文博說,“我們恰好站在了風口上。”

在沈陽高新區,誕生了一批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創新型產業集群,培育出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在眾多領域創造多個全國第一,企業品牌度、技術首創性居全國前列。

作為中國“2022年最具活力軟件園”之一,沈陽國際軟件園大力引進行業領軍企業和高成長性科技企業,其中不乏近年來迅速成長的美行科技、創展宏圖等業內頭部企業。

從人才窪地走向“人才樂土”,從企業屈指可數到產生聚集效應,趙久宏深有體會:“國際軟件園已經有1500多家科創企業,其中有世界500強企業48家,上市公司及子公司106家,超過50家的高層次人才和科學家創業的企業。”

今年前三季度,沈陽高新區培育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171家,注冊總數超過3100家﹔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65家,總數超過1377家﹔新培育雛鷹、瞪羚企業88家,總數超過754家﹔新增上市公司1家,總數達到13家。近年來沈陽市上市企業均出自沈陽高新區培育的高新技術企業。

記者手記:創新不停歇

高新區是區域經濟和科技競爭的重要載體。高新區如何挖掘發展潛力、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沈陽高新區自成立之日起就將創新作為立區之本、興區之要和強區之策。沈陽高新區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為抓手,以培育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產業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綜合推進創新生態、創新平台、創新人才“三位一體”建設,發展的新動能不斷壯大。

“一枚印章管審批”、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科創中心、搭建“雙創”平台……細數一項項舉措和發展目標,“創新”這一關鍵詞,已成為沈陽高新區永不停歇的跳動脈搏。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