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人民日報看遼寧

人民日報點贊沈陽:檢修井蓋,確保道路安全

人民日報記者 胡婧怡
2023年10月31日07: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檢修井蓋 確保道路安全(辦實事 解民憂·一線探落實)

  核心閱讀

  對井蓋井體進行集中排查並分批實施整治﹔建立基礎數據庫,提高問題處置效率﹔採用新工藝、新材料實施修補,逐步替換現有的老式問題井蓋……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沈陽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開展市政道路井蓋井體排查整治,努力做到讓群眾真心滿意、真正受益。

  “沈陽市存在許多井蓋,但是質量參差不齊,井蓋位置常見於車道中央,導致道路坑窪不平,例如於洪區西江街高速口到白山路之間3公裡的路程有二三十個井蓋,車輛和行人容易因為躲避井蓋引發交通事故……建議開展交通道路井蓋專項檢查修復。”

  最近,遼寧省沈陽市市民趙先生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的一則建議,通過沈陽市委主題教育領導小組推出的意見建議征集活動,來到了沈陽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市政設施管理處工作人員劉劍飛的案頭。

  現場排查,處置隱患,溝通反饋……第二天,趙先生就接到了劉劍飛的電話。“回復不僅處理了我說的具體路段問題,還有下一步工作計劃。知道有人專門管這事,我就放心了。”趙先生欣慰地說。

  井蓋雖小,卻是事關道路安全的民生問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沈陽強化問題導向,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舉一反三,積極化解民生難題,推進城市安全發展。一場市政道路井蓋井體排查整治正在展開。

  舉一反三

  開展系統排查整治

  “接到趙先生的訴求后,我們第一時間加大了對西江街路段的排查力度,最終確定兩處排水井沉降程度達到10毫米,影響道路通行平順度。為了避免施工阻礙交通,區城管部門選擇在夜間進行了修復。”劉劍飛邊說邊從手機裡翻出夜間施工現場的照片。

  隨著城市建設快速發展,井蓋管理不到位、修補不及時的問題時有發生。對於劉劍飛來說,這次處理的過程還算順利:排水井的權屬在城管部門,可以直接派出工作人員進行修復。“如果遇到破損嚴重、權屬不明的井,溝通和處置的時間成本可能大大增加,對道路安全的危害更大。”劉劍飛說,“隻修兩個井蓋不足以回應趙先生的訴求,我們需要開展更系統的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全市檢查井管理工作部署會議在沈陽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召開,各區統籌管理部門、水務、供電、供暖、燃氣、通信等20家單位參會。會上明確了井蓋和井體的改造標准,要求各產權單位開始對道路檢查井進行集中排查,對危險程度大的立即實施整治,年底前建立長效機制,並設置整治資金,為明年將開展的三年專項行動做好保障。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沈陽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市政設施管理處處長師俊飛說,“根據數據統計,井蓋訴求案件在市政設施類訴求案件中佔比達30%,排在第一位,為此我們從年初就啟動了摸底、建檔,計劃3年內分批有序地對全市井蓋井體實施整治。”

  9月20日凌晨4點,隨著最后一處井周混凝土達到抗壓強度,沈河區文化東路(天壇二街至天壇一街路段)的24座問題井全部完成整治。“明確問題清單、權屬責任后,我們搶抓工期,組織各產權單位、施工單位利用4天時間進行集中整治,盡量保障車輛通行。”沈河區城市管理局市政服務辦公室負責人高鵬說。

  針對井數量巨大、分布范圍廣、多頭管理、權屬復雜的問題,沈陽市按照“全市統籌、行業監管、屬地管理、權屬主責”的原則,形成由市城管執法局統籌協調、各區落實管理屬地責任、市直行業管理部門落實行業監管責任、各產權單位落實問題治理主體責任的管理體系,形成合力推進整治。

  數字賦能

  提高常態化管理效能

  進入沈陽市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中心的智慧市政系統,道路上,井的位置被密密麻麻地標記在電子地圖上。放大地圖,點擊其中一處井,該井的產權單位、位置、材質、產品型號、規格尺寸、建設日期、使用年限、運維狀態等信息一目了然。每個井都有各產權單位配置的1名管理井長和1名整治井長,姓名、電話均登記在案。

  師俊飛介紹,沈陽今年全面普查、確權了公共區域內115.5萬口井,將它們的基礎數據統一整理、上圖、入庫,“一蓋一編號、一井一檔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基礎數據庫。“這套數據庫就是井的‘數字管理字典’,形成了上水井蓋、雨水井蓋、電力井蓋、路燈井蓋等17個井分類,大大提高了常態化管理和問題處置效率。”師俊飛說。

  9月2日14點38分,皇姑區金山路區域的信息採集員拍照上報一處井邊道路破損。案件進入智慧市政系統后,被迅速轉派至皇姑區城管局市政科。當天17點39分,處置人員完成修復,上傳照片,經工作人員核實后結案歸檔。

  “以往信息上報要通過文字描述井蓋具體位置和特征,經常需要各權屬單位到場二次確認是誰家的,再進行處置,時間成本不可控。”師俊飛說,“現在直接通過手機定位、井分類和地圖選點,就能精准上報具體的井,再根據該井的數據智能指派給相應的權屬單位,對過程留痕,對時限考核,實現發現、交辦、處置、反饋的全流程閉環管理。”

  目前,通過市民投訴、路長制網格員巡查、道路管理部門巡查、產權單位自巡查4種方式發現的問題均匯總在智慧市政系統辦理,今年以來平台共處置井問題1.15萬余個。

  科技創新

  改造提升整治工藝

  穿行於剛剛完成背街小巷微更新的和平區新興街,人行步道平整寬敞,僅十幾米寬的柏油路面用清晰的標線劃分出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路邊停車位。行至新興街12號樓旁的小區邊門,一位拄杖老人正緩步下樓,“以前這兒的台階高,我們得用幾塊磚墊著走,今年修路時我們提出需求,就幫我們重做了台階,12號樓的老人都很滿意!”

  和平區城市管理事務服務中心市政設施指導部部長王洋介紹,新興街全長638.7米,本次改造包括機動車道、人行道、附屬設施、交通標志標線等,全部改造工作僅用了兩周多的時間。

  “採用新工藝、新材料對井進行施工后,既縮短了施工時間,還能保証5年內不發生沉降等問題。”王洋指著與新興街相交的中興二巷興奮地說,“這條街是公交車運營路線,路口車流量大,如果用老工藝,井體周邊的水泥至少要圍起來養護兩三天,今年我們利用晚高峰后的一個晚上就完成了全部10余個井體的施工。全區42條背街小巷微更新工程提前42天完成!”

  “城市道路不斷更新,井體的更新改造也不能落后。”師俊飛說。沈陽堅持“修路就修井”,對道路改造區域的問題井同步進行加固整治,在整治過程中推廣和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

  為了更好地協調道路正常通行和問題井整治,師俊飛帶隊赴北京學習,引進了新型超早強快硬類混凝土澆筑工藝,以往需要幾天的施工養護,如今1小時左右即可實現通車。

  針對各產權單位治理方式不統一、井蓋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通過前期市場調研和技術研究,沈陽編制了《沈陽市城市道路檢查井蓋技術要求(試行)》和《沈陽市城市道路檢查井改造工程技術要求(試行)》,提出對於需要快速恢復交通的主次干道,採用新工藝、新材料實施修補,保証1小時內恢復交通,整治后的井5年內不產生沉降﹔要求各產權單位優先選用具備“防盜、防滑、防位移、防墜落、防異響”功能的井蓋,逐步替換現有的老式問題井蓋。

  “我們把專項整治作為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將堅持以群眾滿不滿意作為檢驗標准,不斷找差距、找不足,持續用扎實的舉措提升井蓋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能,努力做到讓群眾真心滿意、真正受益。”沈陽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彭光磊說。

(責編:邱宇哲、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