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觀點評論

在實干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

吳 丹
2023年09月17日08: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學生敬獻鮮花,軍人重溫誓詞,青年黨員肅立默哀……日前,遼寧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廣場庄嚴肅穆,布滿累累彈孔的巨大石碑如一部翻開的台歷,將時間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無聲訴說著92年前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無論是“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衛吾華”的年輕的左權,還是冰天雪地裡與敵人周旋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范的楊靖宇,抑或是千千萬萬前赴后繼、丹心報國的熱血青年,愛國是他們內心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民族危亡之際,中國青年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眾志成城、共御外侮,為民族而戰,為祖國而戰,為尊嚴而戰。

  青年的命運,從來都同時代緊密相連。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青春是漫漫長征路上那一聲堅定的“跟著走”,走向柳暗花明的勝利之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青春是一窮二白下的艱苦奮斗,向科學進軍,向困難進軍,向荒原進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青春是勇立潮頭,作改革闖將,開風氣之先。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廣大青年應堅定理想信念,在矢志奮斗中賡續紅色血脈,用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匯聚起民族復興的青春力量。

  崢嶸歲月中,有一種信仰歷久彌新。在黃土壘就的斑駁窯洞裡,毛澤東同志以朴素但激動人心的語言,撥開了“亡國論”“速勝論”的迷霧,洞見了勝利的未來。眾多青年穿越封鎖,奔赴延安,在茫茫黑夜中覓得光明。從抗戰時期的“革命先鋒”到新時代的“復興棟梁”,一代代有志青年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的高度統一,生長出堅如磐石的赤誠信念,譜寫出熱情濃郁的青春華章。

  復興征程上,有一種力量生生不息。護佑高原百姓健康,“最美醫生”索朗片多12年來一人一馬,心中寫下近1300人的“健康賬冊”﹔堅決回擊暴力行徑,“清澈的愛,隻為中國”,解放軍戰士陳祥榕為保衛祖國邊防,將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9歲。在科研一線,量子科學團隊平均年齡35歲,中國天眼FAST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僅30歲﹔在廣袤田野,廣大青年領辦專業合作社、推廣現代農業科技、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在鄉村振興中展現才華。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隻有把青春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自覺把濃濃愛國之情凝結為強國之志、報國之行,才能在實干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銘記歷史,吾輩自強。新征程上,必然會有艱巨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新時代青年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勇當先鋒,進一步激發強國有我的愛國熱情,努力創造無負時代、無負歷史、無負人民的青春業績。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7日 05 版)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