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穗苞米的“華麗轉身”
夏末秋初,正是鮮食玉米的最佳採收期。在鐵嶺市昌圖縣亮中橋鎮東興村,豐滿源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兩條鮮食玉米加工生產線正開足馬力,對鮮食玉米進行鎖鮮處理。
剛從地裡採收回來的帶皮玉米,直接拉進生產車間,隨后就被鏟車送上生產線。經扒皮、切頭去尾、高壓清洗后,分別進入真空包裝車間和速凍加工車間,再經殺菌、蒸煮、風干、包裝等工序,一車車加工完畢的鮮食玉米被送進冷庫。
從地頭到冷庫,前后不到3小時完成鎖鮮處理,一穗穗苞米也從農產品變身為商品,完成了“華麗轉身”。在扒皮車間,村黨總支書記、合作社理事長吳艷良,詳細介紹了這兩條生產線給東興村帶來的變化。
“今年,我們合作社不僅種了1400畝鮮食玉米,還投資1000萬元建設了兩條鮮食玉米加工生產線。市場對鮮食玉米有需求,昌圖縣也需要在拉長玉米產業鏈上做一些嘗試,我們合作社就帶個頭,蹚蹚路。”吳艷良說。
東興村是玉米種植專業村,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玉米,要想增加村民收入,就得在拉長玉米產業鏈上下功夫。種植鮮食玉米就地加工,與普通玉米相比利潤大幅增加,還能帶動村民在採收、加工環節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
正是因為有諸多好處,東興村的兩條鮮食玉米加工生產線剛一開機,就成為村民關注的焦點。
穿上統一的工作服走進整潔的生產車間,經自己的手把一棒棒玉米加工成開袋即食的鮮食產品,一直與黑土地打交道的村民興奮地感受著現代農業的脈動。
更讓村民興奮的是,自己也能參與其中,並獲得不錯的收入。“活兒挺輕巧,就像在家烀苞米一樣。”呂鳳芝家在40公裡外的寶力鎮,為了在東興村上班,她已經在鄰村的妹妹家住了半個月。一天能掙170元以上,呂鳳芝對收入非常滿意。
兩條生產線同時開機,一天能加工20萬棒玉米,不僅需要50人在生產車間工作,還需要70人下地採收玉米。不到一個月的採收期,人均工資收入5000元左右,對於村民來說,這就是種植鮮食玉米帶來的直接收益。
作為村裡的帶頭人,吳艷良把兩條生產線看得更重,“明年,這兩條生產線要開機兩個月,至少得種植5000畝鮮食玉米。這樣不僅能帶動更多村民就業,還能帶動村民一起種植鮮食玉米。”吳艷良雄心勃勃地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