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文化教育

百幅老照片再現志願軍英雄壯舉

商 越
2023年07月28日08:47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百幅老照片再現志願軍英雄壯舉

在第四次戰役中,志願軍第50軍和第38軍112師為配合主力部隊向東線戰場轉移,進行了漢江南岸阻擊戰。

在環境極度惡劣的東線戰場,志願軍9兵團向美軍發起進攻。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為展覽中展出的珍貴照片)

豐富翔實的展覽內容讓觀眾備受鼓舞。(受訪者供圖)

核心提示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今年7月27日是朝鮮停戰協定簽字暨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的這一天,朝鮮停戰協定在朝鮮板門店簽訂。7月27日,抗美援朝紀念館推出“‘打’‘談’‘勝’——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專題展”,精選珍貴歷史照片126幅,制作成66塊展板,回顧那一幕幕難忘的歷史瞬間。

陣地照

再現志願軍浴血奮戰

“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專題展”共分三個單元,分別是:“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歷時兩年的艱苦“談”判路﹔偉大的“勝”利。內容以朝鮮停戰談判過程為主線,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前線作戰為輔線,全面翔實地介紹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根據朝鮮戰場上形勢的不斷變化,制定的以軍事打擊配合政治斗爭,以政治斗爭促進軍事打擊的戰爭策略,體現了新中國的智慧和魄力,樹立了新生政權的國際威望,贏得了祖國70年的和平建設環境。

展板上有一張張硝煙彌漫、浴血奮戰的陣地照,也有艱苦卓絕、斗智斗勇的談判照。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以運動戰為主要作戰形式,連續進行了5次戰役,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附近,一舉收復了朝鮮北部廣大土地。5次戰役的勝利不僅粉碎了“聯合國軍”佔領全朝鮮的企圖,根本扭轉了朝鮮戰局,也迫使“聯合國軍”不得不謀求通過談判實現停戰。1951年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第一次會議在朝鮮古都開城來鳳庄正式舉行。

“抗美援朝戰爭歷時2年零9個月,而從停戰談判開始到停戰談判簽字,卻經歷了漫長的2年零1個月。這種邊打邊談,打談交織的場面,在世界戰爭史上十分罕見。而長達兩年之久的‘邊打邊談、以打促談’,也成為抗美援朝戰爭區別於其他戰爭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抗美援朝紀念館策展人、副研究館員關小宇說。

在軍事分界線劃分、戰俘安排等問題上,“聯合國軍”方面提出種種無理要求,並在談判場區挑舋滋事。朝中方面始終堅持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南北各劃分若干公裡,建立非軍事區﹔而“聯合國軍”方面則在談判前主張在“三八線”上停火,談判開始后卻堅決拒絕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的合理建議,提出按美方標定的軍事分界線,朝中方面需向北退出1.2萬平方公裡的地區。這充分暴露了美方並不打算以公平的方式解決問題,對談判也是毫無誠意,致使停戰談判被迫中斷、進入邊打邊談階段。

從此,朝鮮戰場上便存在著相互呼應的兩條戰線:一條是炮火連天、硝煙彌漫的前線戰場,另一條是不見硝煙、但同樣刀光劍影的停戰談判會場。

歡慶照

定格殊死較量后的勝利

此次展出的一張張老照片中,一些殊死較量后奪取勝利的歡慶照定格了70年前那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1953年7月27日,朝鮮戰爭停戰談判簽字儀式在板門店新建起的凸字形大廳內舉行,上午10時,朝中代表團首席代表南日與“聯合國軍”代表團成員哈裡遜在協定文本上簽字,這標志著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為世界各國人民爭取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樹立了典范。

事實証明,如果沒有軍事上的有力打擊,停戰協定將無法達成。在談判過程中,“聯合國軍”不僅在談判桌上蠻橫無理,更是在中立區的談判區域向朝中代表團住處投擲炸彈,槍殺軍事警察,並在前線戰場上發動了1951年夏季攻勢、秋季攻勢及以摧毀朝鮮北方鐵路系統為主要目標的“空中封鎖交通線戰役”,即“絞殺戰”。對於“聯合國軍”企圖以軍事力量達到影響談判結果的行為,志願軍各軍兵種聯合作戰,給予其堅決反擊。

勝利來之不易。抗美援朝紀念館副館長張校瑛說,中方談判代表不卑不亢、據理力爭,根據戰場局面和談判形勢的瞬息萬變,以“充分准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為指導方針,運用高超的談判藝術和正確的軍事策略,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最終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抗美援朝戰爭是交戰雙方在國力、軍力極其不對等的條件下進行的一場現代化戰爭。面對強大的對手和惡劣的環境,中國人民志願軍首戰兩水洞、激戰雲山城、會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粉碎“絞殺戰”、抵御“細菌戰”、血戰上甘嶺……歷經33個月,134起重要戰斗,斃傷俘敵71萬余人,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這場戰爭中,共有290萬人次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后赴朝參戰,197653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血洒他鄉,他們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被稱為“最可愛的人”永載史冊。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