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要聞

遼寧:聚焦主戰場 打好翻身仗

孫大衛
2023年07月28日08:26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聚焦主戰場 打好翻身仗

近日,遼寧經濟半年數據集中出爐,工業領域尤為亮眼。

上半年,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高於全國1.5個百分點﹔累計完成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3.1%,高於全國4.2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高於全國7.6個百分點……諸多核心指標增速均跑贏全國平均水平。一串飄紅的數字,顯示出遼寧作為全國重要工業基地的發展活力。

工業興則遼寧興。工業是遼寧全面振興的主戰場,振興工業是確保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首戰告捷必須打贏的翻身仗。

年初以來,遼寧以加快建設三個萬億級產業基地和22個重點產業集群為抓手,奮力書寫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樹牢鏈式思維、深耕技術改造、強化以智賦能,通過清單化、項目化、工程化方式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助推遼寧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

鏈條更強

7月19日,恆力(大連長興島)聚酯科技產業園動力站首台鍋爐點火一次成功,為項目首批裝置開車做好准備。建成后將帶動下游信息通信、先進電池材料、航天、智能家電、高端能源裝備等諸多行業蓬勃發展。

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擴大有效投資,今年上半年遼寧工業引力十足。

“年初以來,我們緊緊把握續建、新開和擬竣工三類項目建設的特點,協調解決好規劃設計、土地供應、基礎設施配套和項目審批等相關問題,全年將推動1900個工業項目投產達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圍繞項目優服務解難題,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組成調研組赴全省各地開展專題調研,組織行業和重點企業座談會30余場,推動解決用地、用工、融資、市場、基礎設施配套等問題3500余個。組織銀企對接,舉辦政銀保企及平台對接會,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貼心的服務和深厚的基礎,讓大項目紛至沓來,好項目陸續開工。兵器集團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SK海力士非易失性存儲器、中國中化揚農大型精細化工項目、中國五礦陳台溝鐵礦等大項目接連在遼開工建設。西鞍山鐵礦採選等2404個續建項目復工,泰峰鋰業等425個項目建成投產。

大項目是載體,產業鏈是抓手,集群化是關鍵。

遼寧大學校長余淼杰表示:“工業基礎雄厚是遼寧獨特的發展優勢,在這裡產業集聚非常明顯,有利於實現規模經濟、降低成本。我們要鑄長板、補短板,將企業拓為產業,將產業連成鏈條,通過重點產業集群的牽引力將企業留在遼沈大地。”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做強做大航空裝備等12個有影響力的優勢產業集群,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先進制造業集群是產業分工深化和集聚發展的高級形式,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今年以來,我們優化工作機制,強化工作統籌。分行業建立集群專班,形成了省市齊抓共管、上下協同聯動、責任分工明確的工作格局。目前,全省重點推進2077個集群項目,總投資9464億元。續建項目1094個,復工率達99.1%﹔新開項目741個,開工率達65.2%。”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結構更優

結構,工業之魂魄。做好結構調整,既是發展所需,也是發展之基。調整產業結構並非推倒重來,而是發揮原有基礎優勢通過轉型升級激活存量、帶動增量,這也是遼寧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向“高”行。“遼寧制造業傳統產業多,必須通過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技術、產品,向產業鏈條中高端邁進,才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上半年,遼寧省加大政策支持,加快引領企業進行改造升級。截至6月末,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37%,資金向“高處”流動趨勢顯著。

向“綠”轉。年初以來,煤城阜新多了一張新名片——北方紙都。通過利用煤矸石制磚余熱造紙,既降低了碳排放、減少了工業固廢,又打造出新的產業鏈條。

而阜新僅是遼寧向綠轉型的縮影。年初以來,遼寧制定了《遼寧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加快清潔生產、超低排放等162個綠色低碳項目建設。今年3月,第七批國家級綠色制造單位名單公布,遼寧37家企業上榜,累計已有129家在遼企業獲此殊榮。此外,恆力石化等3家企業獲評國家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企業,阜新伊利乳品等11家企業獲評省級節水型企業。

憑“新”進。近日,一套15米長的工業泵正在沈工泵綜合實驗研究中心進行數據檢測。“這種檢測在東北隻有我們能做。”沈陽工業泵制造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郝迎旭言語中透著自信。憑借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沈工泵今年訂單不斷,預計全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0%以上。

“企業是創新主體。我們要通過政策引領、搭建平台讓企業在創新鏈條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遼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表示。

年初以來,遼寧省組建省工業母機創新中心,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達到9家。圍繞工業“六基”,推進高檔數控機床五軸頭等200個產業基礎再造重點項目。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推進106個協同攻關項目,中航發“太行110”重型燃氣輪機等一批“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經過努力,不斷向高端躍進、向綠色發力的遼寧制造,身姿更加輕盈。目前,全省高端裝備、精細化工、冶金新材料營業收入佔比分別達到25.7%、46.1%、27%,均較去年底提高了2個百分點。

產業更“智”

數字浪潮席卷全球,成為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的破發點和助推劑。遼寧豐富的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資源,恰是助力企業深耕數字賽道、以智賦能的“巨人肩膀”。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底座,也是數字經濟崛起的有力支撐。

7月,科技部批准建設9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台,沈陽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大連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同時上榜,遼寧成為唯一同時獲批兩個平台的省份,引起關注。這也標志著遼寧算力中心已納入全國人工智能算力戰略體系。

年初以來,遼寧省加快構建廣覆蓋、高可靠的工業互聯網網絡體系、算力體系,為企業耕“雲”種“數”、架橋鋪路。1—6月,全省新開通5G基站5000余個,已累計開通約8.4萬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上線運營達35個,居全國第三位,接入企業5295家,居全國第七位。

“盡管大家已經充分認識數字轉型的重要性,但是目前仍然有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存在‘不敢轉’‘不會轉’的困惑。需要政府幫助搭建更多平台。”在今年4月8日於遼寧舉行的中國中小企業節上,與會專家為遼寧深度把脈后得出一致結論。

解企業困惑,為轉型護航,遼寧省一手緊抓示范引領,一手搭建對接平台。

上半年,遼寧省培育中航沈飛民機等20個5G全連接工廠,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等15個“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推薦錦州陽光能源等3戶企業入選工信部第三批智能光伏試點示范。同時,積極建設省工業和信息化綜合管理平台、省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台,將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和產業鏈協同能力。

在典型示范的帶動下,不少企業加快了轉型步伐。截至目前,在國家統計的21項兩化融合指標中,遼寧有18項指標增速超過全國平均增速,5項指標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規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0.3%,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78.4%,分別比去年年底增加0.6個和1.2個百分點。

量,合理增長﹔質,有效提升。工業正引領遼寧振興列車奔向遠方。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