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市全力實施重點人才集聚行動

今年,錦州市相繼出台了《實施“高校學子留錦來錦”專項行動 吸引集聚高校畢業生推動錦州全面振興若干政策措施》和《聚八方英才 織錦繡未來 錦州市人才支撐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把人才工作作為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有力抓手。堅持供給與需求並重、域內與域外並重、高學歷與高技能並重、高校與企業並重,全力實施重點人才集聚行動,構筑重點人才集聚平台、優化創新創業服務生態、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到2025年,力爭新增各級各類人才總量突破10萬人,確保吸引集聚4.5萬名高校畢業生留錦來錦創新創業,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支撐。
政策聚才
吸引高校學子留錦來錦
今年,錦州市實施“高校學子留錦來錦”專項行動,發放普惠性生活補貼。為2023年以后畢業且在錦州市企業和事業單位(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繳納社會保險的博士、應屆碩士和本科生,按每月2000元、1000元、800元的標准發放為期3年的生活補貼。為2023年以后畢業且在錦州市企業和事業單位(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繳納社會保險的博士、應屆碩士和本科生,按每月700元、500元、200元的標准發放為期3年的居住補貼。
錦州市全力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轉化,2025年底前,設立高校、職業院校畢業生創新創業基金,支持高校畢業生獲獎創新創業項目落地發展。支持國家部委舉辦的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獲獎項目在錦州市落地,符合條件的免於評審,直接納入市級人才項目予以經費支持。支持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對畢業3年內的高校畢業生首次在錦州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且成功申領錦州市創業擔保貸款的,給予2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組織開展“遼寧省青年見習崗位拓展計劃”、大學生實習“揚帆計劃”,每年征集一批高質量見習崗位,組織300名以上高校畢業生參加見習,按規定落實見習補貼、就業見習示范基地一次性獎補等政策。
設立“人才編制周轉池”,用於市屬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青年人才和符合條件的急需緊缺青年人才。穩定從高校畢業生考錄公務員規模,繼續面向“雙一流”建設高校和部分急需緊缺專業招聘市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完善“優生優選優培”崗位設置。加大市直教育、衛生系統招聘高校畢業生力度,穩定基礎教育教師和基層醫療衛生崗位招聘數量,逐步擴大事業單位招聘高校畢業生規模。開發基層就業崗位,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開發基層公共服務崗位,在社區或街道設置公共服務崗位,招募150名應屆畢業生,參加公益性基層服務工作,服務期限3年,工資標准為最低工資標准的150%,期滿后自主擇業,可按應屆畢業生條件參加錦州地區事業單位招考。在全面取消高校畢業生落戶限制基礎上,簡化高校畢業生及其配偶、子女、父母落戶辦理流程,完善與戶籍相配套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機制。
產業引才
讓更多人創業圓夢
讓越來越多的人才創業錦州、扎根錦州、圓夢錦州。今年,錦州市著力打造先進產業集群,在加速人才集聚上實現新突破。圍繞“錦州市先進有色金屬材料創新型產業集群”等先進產業集群建設提供人才支持,加速創新型產業集群人才集聚,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新興產業建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主導產業培育領軍企業,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努力打造企業創新聯合體,有序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著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在承載人才創新上實現新突破。支持掌握核心技術、項目符合錦州市重點產業發展方向並具有市場化、產業化前景的科技人才團隊創辦科技型企業,三年內給予總額不超過500萬元的資金支持。實施科技企業育苗工程,對進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的企業,納入高企申報備選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每戶20萬元后補助,重新認定的給予每戶5萬元后補助。對新認定的瞪羚、雛鷹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20萬元、5萬元后補助。每年擇優認定10戶“爆雙深”企業,並一次性給予20萬元后補助。到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60家,注冊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600家,培育“爆雙深”科技企業40家、“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超過100家。
錦州市加速構建產才融合平台,在推進產業升級上實現新突破。支持太和區科創城等縣域產才融合平台建設,打造集科技孵化、中試基地與配套服務於一體的科創中心。突出企業承載創新人才主體地位,圍繞“6+1+2”重點產業、33條關鍵產業鏈打造人才“蓄水池”。推進構建以企業為“盟主”的實質性產學研聯盟60家以上,新設立專家工作站和聯系點5個。開展創新創業系列人才活動,鼓勵高校在校生、畢業生和各類人才參加“雙創”活動,打造具有錦州特色的“雙創”品牌,支持獲獎項目成果轉化。
環境留才
拿出真金白銀營造人才生態
錦州市著力健全服務保障機制,在營造人才生態上實現新突破。整合人才公共服務事項,優化人才政策兌現流程,打造線上線下“一站式”綜合人才服務平台,全面提高人才服務水平。設立“錦繡英才卡”和“錦繡學子卡”,擴大高層次人才醫療保健政策適用范圍,高層次人才父母、配偶、子女同等享受就醫和預約轉診綠色通道,落實高層次人才子女就學、配偶就業政策。建立高層次人才主動健康保障機制,組織專家健康體檢和休假療養。
加快推進青年人才隊伍建設,每年支持10名左右40歲以下,在錦州承擔重大科技任務或重點攻關課題,具備較強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潛力的青年拔尖人才,給予每人10萬元科研經費和5萬元獎勵。推動“興錦人才計劃”產業領軍人才項目、“帶土移植”優秀人才團隊項目向青年人才傾斜。支持40歲以下青年人才擔任各級各類重大科技創新任務、重大平台基地、重點攻關課題負責人和骨干,原則上不低於50%。國家級人才計劃青年人才、項目執行期內的“興遼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等,可直接評聘到正高級職稱。
著力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在產學研用協同上實現新突破。每年春、秋兩季開展“市級領導進高校 集聚人才促振興”活動,通過宣傳推介、雙向對接、上門服務,搭建校地校企合作平台,引進符合錦州市產業發展的人才、項目和團隊,吸納更多高校畢業生留錦來錦就業創業。發揮高校科技、人才資源優勢,在創新平台建設、關鍵技術攻關、人才聯合培養上持續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動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轉化,切實解決企業引才育才留才方面的問題。鼓勵駐錦州高校面向經濟“主戰場”,設置符合錦州市“6+1+2”產業發展需要的相關學科專業。支持企業根據專業人才需求,與駐錦州高校簽訂委托培養合同,“量身定制”專業人才。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強市之基、發展之要、振興之本。錦州市錨定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目標,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推進“興錦人才計劃”落實,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為主線,拿出態度上的真心實意,拿出措施上的真招實法,拿出政策上的真金白銀,通過各個方面的共同用力,形成一個讓人才願意來、留得住、舍不得走的環境。吸引集聚各類人才參與錦州振興發展,為打贏新時代“遼沈戰役”錦州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