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求職 避開這些“坑”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在求職就業過程中遭遇招聘陷阱、求職詐騙、就業歧視的案例常見諸報端,還有個別招聘單位利用畢業生缺乏社會經驗又求職心切的心理,在招聘過程中玩起“貓兒膩”,設計各種招聘陷阱。為此,記者專門採訪了遼寧省勞動監察執法服務中心勞動監察部部長楊俠,介紹大學生求職過程中容易遇到的招聘陷阱和應對辦法,為高校畢業生“職”點迷津。
楊俠介紹,目前較為典型的招聘陷阱主要有六方面。一是虛假廣告陷阱,在招聘時夸大或隱瞞自身的真實情況,對招聘職位的工作內容做模糊化處理,對薪水中的不確定收入部分做虛假或模糊的承諾,入職后不能兌現。二是傳銷陷阱,以幫忙找工作為理由、以高薪為誘餌,誘騙求職者進行非法傳銷活動。三是合同陷阱,以就業協議代替勞動合同或以談話、電話等口頭形式約定工作相關事項,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有的企業雖然簽訂了勞動合同,但缺少工作崗位、工作地點、工資、勞動條件等重要內容,有的甚至包含“霸王條款”,例如要求無條件服從加班、試用期離職沒有工資、幾年內不得結婚、生孩等。四是試用期陷阱,包括隻試用不錄用、不簽訂勞動合同、隨意延長試用期、混淆試用期與實習期及見習期的概念、單獨簽訂試用期合同等。五是費用陷阱,設立各種名目收取不合理費用,如風險抵押金、報名費、培訓費、考試費等。六是智力陷阱,招聘時把本單位遇到的問題以考題的形式要求應聘者作答,待應聘者利用專業優勢完成作答后,再以各種理由不予錄用,將應聘者的發明或創意據為己有。
楊俠提示,畢業生們在遇到類似不合理的情況時,要提高警惕,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盲目相信、急於求成。如果遇到求職陷阱的情況,可以撥打12333服務熱線,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投訴舉報﹔如果人身安全受到威脅,要向公安部門報警求助。
除去上面介紹的那些陷阱,社會上還存在著不同類型的招聘詐騙,高校畢業生們求職時更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目前比較常見的招聘詐騙主要有四種:一是網絡刷單,以“動動手指就能賺錢”“不費時間收益快”等噱頭發布招聘信息,誘騙求職者下載APP進行刷單卻無法提現。二是輕鬆跑腿,以“輕鬆跑腿賺大錢”為由發布招聘信息,實則利用求職者身份証及銀行卡,實施為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等犯罪活動進行洗錢的不法行為。三是學歷提升,通過發布虛假招聘信息,騙取信任后以幫助求職者快速提升學歷、辦理正規大學畢業証從而順利入職國企、名企為由進行詐騙。四是特殊面試,以面試官“身份特殊”為由,要求職者到指定場所通過監控設備進行面試,求職者沒有見到“面試官”,卻被告知已通過面試,被要求繳納各種費用,騙子一旦得手便立即失聯。廣大畢業生要警惕那些低門檻且高薪的招聘廣告,面對誘人的工作待遇和條件時,要仔細甄別。如果不慎“中招”,要及時保存好相關証據,第一時間報警求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